中小企業貸款:淺談企業銀行服務—長期貸款【FinMonster專欄】
在較早前的文章,我們討論過企業銀行中流動貸款(Working Capital Loan)和貿易融資(Trade Finance),都是中小企業常見的貸款品種。對於較為成熟的企業甚至投資財團,更多時候會應用到長期貸款(Term Loan),以作資本開支、在融資甚至是併購。
雙邊貸款 (Bilateral) vs. 銀團 (Syndication)
一般來說,雙邊貸款關係是一家銀行對一家企業。考慮到長期貸款一般金額較大,有些銀行傾向和其他銀行一同以俱樂部(Club Financing)和銀團(Syndication)形式合作。俱樂部或稱小銀團,通常是由與企業有過往貸款關係的銀行組成;而銀團則由更多來自本地、區域性甚至世界性銀行參加,並以參貸金額大小贏得不同頭銜,如貸款行(Arranger)、牽頭行及簿記行(Mandated Lead Arranger & Bookrunner, MLAB)等。MLAB一般需要協調整個融資,包括貸款文件、營銷貸款和資料備忘錄(Information Memorandum)等。雖然俱樂部或銀團並沒有最低貸款要求,不過因為成本問題,一般俱樂部和銀團貸款最少為美元五千萬或一億元。放貸後企業與參貸行之間的溝通,將會由代理行(Agent)負責統籌。
Photo from Licensing
義務人 (Obligors)
借款人(Borrower)可以是營運公司或為了某融資或併購項目的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考慮到不同情況,其他營運公司、上市公司或母公司將會提供擔保(Guarantee)、維好協議(Keep-well Deed)或安慰函(Letter of Comfort)作為增信措施。不同於擔保,維好協議是一項承諾(Undertaking),可以透過注資或備用信貸,確保借款人有足夠流動性以支持還款。維好協議多發生在中國企業的境外貸款,以應對跨境擔保的法規問題。所有的借款人、擔保人和維好提供人在貸款中統稱義務人。
貸款年期和還款安排 (Tenor & Repayment)
最常見的是3年期,寬限期12到18個月後開始分期還款。儘管如此,由於銀行之間競爭激烈,有時候優質企業可以爭取到一次性還本(Bullet)或者四到五年期的長期貸款。加權平均期限(Average Loan Life)是權衡量度貸款年期,計算在最終到期日前,共有多少分期還款。以典型三年期貸款,由第18月期每六個月還貸初始金額20%,最終到期日還款餘額40%,加權平均期限就是2.4年^。銀行一般希望在最終到期日前有更多還款,以減少大額尾付(Balloon Payment,即最終還款日的還款)的再融資風險。
^ 0.2×18+0.2×24+0.2×30+0.4×36 = 28.8月或 2.4年
Photo from Licensing
定價 (Pricing)
定價通常是安排費加上利息。傳統上利息是以浮息計算,如果是美元貸款,即倫敦同業拆息(LIBOR)加利差。作為比較標準,總成本一般是以總費率(All-in)計算,即利差(Margin)加上年費率(安排費率除以加權平均期限)。因為是浮動利息,利息期常為1、3、6個月,由借款人選擇。為確保準時付息,償貸準備金賬戶(Interest Reserve Account, IRA)會在代理行設立,或作為抵押品以覆蓋短期貸款利息。如果擔心利息或貨幣變動風險,利率或交叉貨幣掉期合同(Cross Currency Swap, CCS)可以附帶作為風險控制。
承諾貸款 (Committed Loan)
與短期貸款不同,長期貸款是承諾貸款,銀行不可以單方面改變條款要求提前還款,除非觸發某些提前還款(Prepayment)或違約事件(Event of Default)。例如,借款人如果股權變更(Change of Control)或變賣主要業務或資產(Disposal),一般需要全數還清貸款。這是因為公司基本面已經可能發生重大改變,過往貸款條件或已不再適用。除了在未能還息還貸外,在貸款期一般會有不同的貸款承諾條款(Undertaking)及財務承諾(Financial Covenant)以監控公司情況,並可能觸發違約,例如承諾定期提供財務報表、合規證明書(Compliance Certificate)、槓桿比率、資產比率等。如果未能滿足(Breach),有需要向銀團大多數銀行(Majority Lenders)要求一次性豁免(Waiver)或修改(Amendment)貸款條款。然而,每個個案情況均有不同,銀行也會個別考量。因此,貸款條件的敲定是非常重要,以平衡足夠信貸監控和緩衝。
Photo from Blogger
企業借貸的未來
傳統上,貸款條款由銀行審批前以意向條件概要(Term Sheet)或審批後以貸款合同(Facility Agreement)定明。大量紙質信貸資料包括認識你的客戶(KYC)、財務、商業信息等均需提交予銀行作考量,最終審批後以紙質貸款合同簽署。這個過程可以長達兩三個月。然而,透過金融科技平台,借款人又可否定制合適貸款條件、安全有效率地發放信貸資料給銀行参貸、並以智能合約(Smart Agreement)簽署貸款文件?這正是未來企業銀行的數碼化趨勢。透過區塊鏈(Blockchain)内的分散式記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可以提高整個企業貸款流程的效率。銀行因此亦可以專注於信貸風險和資產負債表管理。我們將會分享更多。請繼續留意 FinMonster 的文章。
(本文經由博客FinMonster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FinMon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