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失業率升至近4%創三年新高 破產個案8年新高 特區港府仍稱經濟穩健?
香港這全球金融中心因經濟無力復蘇及樓價持續不景,打工仔飯碗不斷被打破!特區政府日前公布的最新失業率飆升至3.9%,創下三年新高,總失業人口達15.5萬人,建築業工人失業率更因輸入外勞升破7.2%。與此同時,破產呈請個案亦增至17%,達到自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這多重打擊無疑為本地經濟敲響警號,儘管政府官員多次強調經濟正持續擴張,搬出股市的興旺、IPO活動的回升等「亮點數據」,然而從現實層面而言,基層市民和中小企所感受到的生活及就業壓力卻日增,兩者之間形成鮮明對比。
港府於20日公布7月至9月的失業率為3.9%,較上月公布的數字再升0.2個百分點,是2022年後新高,令整體失業人數升至15萬5600人,就業不足人數同時升至6萬人。多個主要經濟行業的失業率上升,重災區的建造業和零售業,失業率分別升至7.2%和5.3%;同屬失業重災區的飲食業,失業率維持在 6.4%的高位。
而根據破產管理署最新公布,今年首九個月破產呈請個案共有6699宗,較去年同期的5710宗增長17.32%,為2016年同期錄得6985宗以來的過去八年新高。期內由法院發出的接管或破產令總數達到6293宗,較去年同期5425宗增長16%。強制清盤呈請錄555宗,按年增長28.5%;法院發出清盤令有330宗,按年增長25.95%。
面對日趨嚴峻的勞動市場及企業經營環境,政府高層普遍將問題歸咎於「外圍不明朗因素增加」及「香港經濟正處於轉型期」。例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公開表示,環球經濟波動對香港的出口及內部需求造成壓力,但不同行業都有向好的態勢,尤其是股票市場暢旺丶住宅物業市場回穩等等都能顯示香港經濟正在好轉,他同時強調香港正積極推動高增值產業發展,必然伴隨舊有產業的調整。然而,此等說法未能完全釋除公眾疑慮。
值得留意的是,政府鮮有提及特定行業所面臨的困境,以大家一直關心的餐飲業界為例,當局僅表明了失業率與上月公布的持平,顯示經濟有活力及餐飲方面的需求,但事實上失業人數已超越三萬人,為近年錄得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之一。至於針對總失業率的提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僅將問題歸咎為外圍不明朗因素增加,導致企業招聘意欲下降,以及香港經濟正在經歷轉型,針對重災區之一的建造業,孫玉菡亦僅說明,將額外投放多300億在基建方面,並加強員工培訓。對此,資深財經媒體人顏寶剛即在網上質疑港府的數據有淡化問題之嫌。
港府高層傾向聚焦「亮點數據」
事實上,部分港府高層經常在評估經濟表現時,傾向聚焦於股市的興旺、IPO活動的回升,以及旅遊業已大致回復到疫前水平等「亮點數據」。他們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穩固,吸引外資的能力不減。然而,這些表面數據的光鮮,卻未能有效帶動廣大市民的實體經濟復甦。中小型企業的經營成本高企、消費力道疲弱,加上勞動市場的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效益未能有效滲透至社會各階層,形成了嚴重的經濟兩極化現象。這種「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趨勢,若不及時正視,恐將加劇社會矛盾,影響香港的長遠穩定發展。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