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AI粗製濫造幫倒忙 研究指4成員工中招 為修正空洞報告浪費千萬元

AI粗製濫造幫倒忙 研究指4成員工中招 為修正空洞報告浪費千萬元

Business News
By Shiney Xu on 28 Sep 2025

當企業押注人工智能(AI)以尋求效率革命時,研究揭示,一種由AI生成、看似專業實則空洞的「粗製濫造內容」(workslop)正於職場蔓延。一篇由史丹福大學與BetterUp的共同研究指出,這類華而不實、粗製濫造的AI報告或簡報,表面似具生產力,內裡卻缺乏實質,反令同事需額外耗時修正。估算每月為每名員工帶來約186美元的隱形成本,萬人企業每年生產力損失更可逾900萬美元,反映企業投資AI或適得其反。

 AI荒謬產物成職場流行病

 史丹福大學與BetterUp的最新研究,一項職場隱憂正悄然蔓延。他們針對1,150名美國各行各業員工進行了深度調查,發現有高達40%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個月內曾收到過由AI生成、看來華麗但無實質內容的「粗製濫造內容」。這種現象指的是看似白領產出的某種成品——例如華而不實的PPT簡報、充斥術語的官樣報告,或結構看似完整的電腦程式碼——但實質上卻缺乏能推進專案的關鍵背景資訊或真材實料。

 研究人員將這種產物定義為「偽裝成生產力」的負資產。這種空洞的產物在內行人眼裡幾乎毫無價值,並且迫使下游人員花費大量的額外時間來審查、修正並補足AI跳過的關鍵思考環節。研究人員直指,AI粗製濫造內容的「潛在影響」在於,它無形中將大量「工作負擔轉嫁給下游人員」,導致專案的整體效率不升反降。

 此外,人們在處理工作時,更感到一種深層憂慮:當前文化氛圍中,美國大企業不斷宣稱AI的強大威力終將取代被迫使用該技術的人。早前亞馬遜執行總裁Andy Jassy附和Anthropic執行總裁Dario Amodei,向員工傳達AI將引發「白領裁員潮」的訊息。

企業成本與風險評估

 「粗製濫造內容」對企業財務造成的衝擊,遠比表面看起來更為嚴重。研究人員根據員工自陳的薪資與處理時間計算,員工平均需花近兩小時修正這類內容,每月形成約186美元的「無形稅負」。若將此數據放大至一間擁有萬名員工的企業,每年因此損失的生產力成本預計900萬美元。

 MIT早前發布的報告指出,高達95%投資於生成式AI的機構,至今尚未獲得任何淨回報(zero ROI)。這反映了企業在盲目追逐矽谷巨頭風向時,往往急於部署未經驗證的工具,導致實際獲利與預期大相逕庭。當企業尚未建立有效的AI協作規範和審核機制時,AI工具非但不能提升營收,反而成為吞噬資源的「成本中心」,企業承擔著巨大的「數低效」風險。

 治理與對策路線圖

 CNN指出,AI生成的劣質內容是企業盲目跟風的必然後果,只因迷信矽谷富豪鼓吹聊天機械人為「下一代互聯網」。此外,AI公司尚未推出能完全取代人力的產品,卻已預先鋪墊說辭,企圖在生產力未達預期時將責任轉嫁人類。

 因此,企業需對員工進行「AI素養培訓」,重點在於培養「批判性評估」AI產出的能力,並提升「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技巧。最後,組織文化應擺脫「AI取代論」的恐懼,停止盲目追求部署率,轉而聚焦「人機協作」的質量。鼓勵將AI視為「優秀工作的潤飾者」,而非「平庸工作的生成器」,從根本上杜絕「數垃圾」,使AI投資轉化為實際價值。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

Business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