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搶飯碗 大學生寄6000份履歷仍食白果 大學學位愈來愈不值錢
美國瘋狂使用AI,引起新一波裁員潮,令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即使是致力於AI研發的科技公司,也未能倖免於AI技術反過來取代人力的現實。許多主修程式設計的畢業生,如今已難以獲得過去動輒年薪16.5萬美元(約134萬港元)的高薪職位。有大學畢業生甚至在投遞多達6000份履歷後仍無回音,面臨嚴峻的求職困境。
2025年,全球科技產業正經歷一場由人工智慧(AI)驅動的深刻變革,其影響不僅體現在技術創新上,更直接衝擊了勞動市場。曾被視為理想工作的科技業,如今卻陷入裁員浪潮。
根據裁員追蹤網站Layoffs.fyi統計,2024年共有551間科技公司裁撤超過15萬名員工,2025年至今也已有199間公司裁員8.8萬多人。Amazon、Google、Meta、微軟等科技巨頭皆不例外,不少規模較小的科技公司同樣受創,甚至有企業以AI取代研發AI的工程師。此次裁員潮不僅受宏觀經濟條件影響,更源於企業在AI、自動化和雲端技術上的結構性轉變和資本支出增加。許多公司如Salesforce、Fiverr等,明確表示將AI整合至核心業務流程中,導致大量職位被取代,例如Salesforce在引入AI代理後,削減了4,000個客戶服務職位。
畢業生投遞6000份履歷仍未獲得工作機會
對剛踏入職場的電腦科學系畢業生而言,當前的就業市場可謂「時機不佳」。根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數據,2025年3月大學畢業生整體失業率已升至5.8%,而電腦科學系畢業生的失業率更高達6.1%。即便是在頂尖的電腦科學學位課程中,進入大型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的畢業生比例,已從2022年的25%驟降至近年來的11%至12%。
據《紐約時報》報導,奧勒岡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系畢業生泰勒(Zach Taylor)自 2023年畢業以來,投遞近6000份履歷,僅獲得13次面試機會,至今仍未找到工作,就連麥當勞也以「缺乏經驗」為由婉拒。普渡大學電腦科學畢業生米甚拉(Manasi Mishra)也透過TikTok抱怨,唯一獲得的面試機會竟來自連鎖速食店Chipotle。
這一現象背後,是多重因素的交織。一方面,AI編碼工具的快速發展,使得許多傳統的編程任務能夠自動化完成,企業對入門級程式設計師的需求隨之減少。例如,有報告指出,AI在2025年前七個月已導致超過1萬個職位被裁減。另一方面,許多大學才剛開始引入AI編碼工具至課程中,導致學生畢業時所掌握的技能,往往與產業快速變化的需求脫節。雖然大學開始重新思考電腦科學課程,轉向強調計算思維和AI素養,但轉型仍需時間。
大學學位越來越不值錢?
AI對勞動市場的衝擊,也加劇了年輕世代對高等教育價值觀的質疑。根據Indeed Hiring Lab的相關研究(以及ResumeGenius等機構的調查),超過三分之一的畢業生認為大學學位「不值得」,其中高達51%的Z世代更表示後悔。這種廣泛的不滿情緒,根源於大學薪資成長逐漸停滯,而學費卻持續高漲的現實。許多人畢業後背負龐大學貸,卻仍找不到理想工作,甚至連基層服務業都難以進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科技業,高薪職位和缺乏AI技能的員工、以及新聘和入門級員工,被認為是面臨裁員風險最高的群體。這一趨勢迫使學生和教育機構重新評估傳統的教育路徑,思考如何在AI時代培養出更具韌性和適應性的勞動力。
至於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市場也密切關注這些全球科技趨勢。雖然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香港的科技產業在2025年預計將實現審慎增長,特別是在數據科學、AI與機器學習、以及網路安全等領域。 PwC的《2025年全球AI就業晴雨表》報告指出,香港對AI相關技能職位的需求有所增加,且AI更多地被視為「增強者」而非「取代者」,有助於提升生產力並創造具備人機協作專長的新職位。然而,報告也提到,入門級職位傾向於流向中國大陸、印度和越南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市場。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