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名內地生半年被騙6千萬 揭開富有學生被騙的秘密 科大亡羊補牢 強制新生做防騙測驗
富有又聰明的內地生,竟不斷被騙走巨款,背後秘密為何?香港警方透露,今年首半年已有957名專上學院學生被騙,當中內地生雖然只佔三分一(313人),但他們總損失卻達到6,030萬元的天文數字。他們在每宗假冒官員電話騙案中平均損失83.2萬元,比香港學生高3.4倍,令網民驚訝「點解有咁多錢被呃」。其中一名內地生痛失千萬巨款,更有內地女生因此自殺亡。疑為亡羊補牢,科大即時實行新措施,規定新生在本月21日前必須完成防騙課程,並必須合格,否則便不准進圖書館。
香港科技大學最新規定,所有新生必須完成並通過由警方設計的「防騙評估問卷」(Anti-Scam Challenge)。該校學務長辦公室的電郵通知新生必須於今年9月21日或之前完成防詐騙課程,並在防詐騙測驗取得合格成績,即是至少50%的正確率。否則學生不能進入圖書館及使用圖書館資源,例如禁止借用電子產品、進入圖書館及預約自修室等。
科大強調,十分關注近年頻繁發生的各類騙案,故要求新生在指定日期前完成警方設計的防騙評估(課程及測驗)並達到一定水準,目的「是為了確保這項重要的安全教育,能夠得到所有新生的充分重視並有效完成」。而暫停未按時完成評估同學的圖書館賬戶,旨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此學習活動,並非懲罰措施。大學相信,掌握基本的防騙知識是學生在校園安心學習和生活的重要一環。
今次是繼港大今年1月要求學生填寫警方設計的防騙問卷、否則無法進入圖書館或學習空間之後,第二間大學採取類似的措施。但令網民不解的,不少以優秀成績進入香港大專的內地聰明學生,為何不斷會誤信「假冒官員電話騙案」,導致被電話騙徒騙走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元?他們的巨款又從何而來?
香港警方過去鮮有詳細解釋當中隱藏的秘密,但記者綜合以往披露的案例,以及受害內地生曾在網上作出的自白。他們受騙,背後除了是誤墮精密騙局,也有「制度上」的原因。首先是電話騙徒其實是電話施壓的高手,他們精通心理學、催眠及洗腦,擅長「禁錮式施壓法」。他們深諳在內地出生成長的年輕人,因教育及社會風氣,以及入世未深,常會迷信及恐懼警察查案權力沒有界限,即是相信「公安可隨時拘捕我」、「我絕不可質疑執法者」、「執法者說的話就是真理」。故從一開始,騙徒會以各種假證據包括假執法證書、假法庭手令等,偽裝自己是有極高權力的內地公安,令內地生屈服,不敢質疑。
更重要的是,一直盛傳每年盈利以千萬甚至億元計的電話騙案集團,藉著行賄等手段,早已取得了目標內地生及其內地家人大量的私隱資料。除了全名及手機號碼,騙徒甚至還知道事主及父母不同銀行有多少存款,以至存款的流向。事實上,一直傳聞不少內地富有家長送子女來港讀大學時,孩子早已另有任務,例如替家人偷偷帶巨款來香港開銀行或證券戶口、甚至買金、或買樓,其行為本身疑已觸犯內地的「禁止跨境走資」法例。
故當電話騙徒以公安身分,一口咬定內地生及家人「洗黑錢」或「走資」時,年輕的內地生或因知道家中部分資產「見不得光」,又或是不肯定父母巨額資產的來歷,故多數會就範,不敢反駁或質疑。當騙徒發現內地生已被嚇怕及開始服從,便會迫他們前往指定酒店自我隔離,又或是派人上門收走他們的手機換成「有後門」的手機,又會恐嚇他們不得離開寓所或與外界聯絡。這一切都是為了令他們「與世隔絕」,無法向親朋求救或問他人意見,然後再慢慢逼他們交出巨款。
騙徒最高明的是,此時多數會訛稱內地執法機構要學生把家人的銀行巨款存入政府的「保證金戶口」,以證事主一家清白,又會「承諾」調查完成後便會歸還款項。入世未深的大專內地生不虞有詐,此時多會誤信騙徒,用網上銀行把家人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巨款,分批存進幾可亂真的假銀行或假政府網站。然後騙徒便會立即找大批「車手」,在內地或海外不同提款機,以螞蟻搬家方式提走巨款。此後內地生縱懷疑有詐及報警,也已太遲。
香港警方早前則透露,今年上半年共有957名專上院校學生被騙,中招本地生及內地生比率為2比1,但313名內地學生佔學生受騙總金額(1.086億)的55.5%或6,030萬元。其中最大一宗損失金額為1,097萬元,涉及一名25歲內地碩士學生,他誤墮假冒官員詐騙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以騙案宗數而言,有較多本地學生(644名)被騙,人數較被騙內地生(313名)高超過一倍,但內地學生損失慘烈得多。平均每名內地生在騙案中損失19.3萬元,較本地生的7.5萬元損失額高1.6倍。
其中電話(假官員)騙案的情況更驚人,今年上半年58名被騙的內地生竟遭騙走4,823萬元,即平均每人損失83.2萬元。這金額較116本地學生的電話騙案平均損失額(18.7萬元)高3.4倍。
警方則提醒,學生要提防「騙上騙」的詐騙案件,因為騙徒在誘騙受害人轉帳後,經常會慫恿受害人參與所謂的「特務行動」,訛稱完成有關行動後,便可以取回失去的金額。但警方強調,若學生明知對方是騙徒仍然協助他們進行犯罪行動將是串謀詐騙,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監14年。
警方補充,在獲得受騙或因騙案被捕學生同意後,會將相關個案轉介至香港青年協會,由專業社工提供進一步支援學生及學生家庭,包括心理輔導及家庭關係輔導。目的是協助紓緩當事人心理及生活壓力,並降低他們再次受騙或重犯的風險。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