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頂尖私人會所Soho House擬27億美元私有化 富豪名人爭做會員仍虧蝕 明星投資者坐扭轉乾坤

頂尖私人會所Soho House擬27億美元私有化 富豪名人爭做會員仍虧蝕 明星投資者坐扭轉乾坤

Business Investment News
By thomas.chan on 27 Aug 2025
Digital Editor
熱愛新聞工作,充滿好奇心。從投資分析、慳家攻略到AI應用都有濃厚興趣。期望藉著多年以來的工作經驗,為BF這嶄新的財經新聞頻道上出一分力。

頂尖私人會所Soho House(美股:SHCO)宣布以27億美元(約210.6億港元)的價格私有化,計劃由紐約MCR Hotels投資集團主導。自2021年上市以來,Soho House屢遇虧損,股價從高峰14美元跌至不足9美元,故今次私有化不僅標誌著它重返私有市場,更讓這家以「藝術創意精英」為核心的會所擺脫公開市場的枷鎖。但為何這個創立於1995年的英國品牌,能令全球名人明星趨之若鶩,甚至令超級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多次申請會員失敗仍「屢敗屢戰」?新加入公司董事會的荷里活影星兼傳奇科技投資者艾斯頓・古查,又有何過人之處?能否助Soho House再創高峰?

想像一下,荷里活巨星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流行樂壇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及英國王室成員哈里王子(Prince Harry),三大響噹噹的名字有何共通點?他們都不是Soho House的廣告噱頭,而是真實會員!Soho House不是普通的私人俱樂部,它像一個隱秘的「創意烏托邦」,專門吸引電影、音樂、時裝、廣告、媒體等創意產業的從業者。創辦人Nick Jones在1995年於倫敦Soho區希臘街40號開設第一家會所時,就立下鐵律:不以財富或職銜論英雄,而是看你是否有「創意靈魂」和「友善態度」。這讓它從一開始就與傳統的紳士俱樂部(如倫敦的White's Club)分道揚鑣,成為一個讓人能「放鬆、社交、成長」的獨特「家外之家」。

它的厲害之處,在於全球網絡的無縫連接。目前,Soho House擁有46個會所,遍布歐美亞洲,從紐約的肉類包裝區(Meatpacking District)到孟買的沙灘邊,再到香港的上環德輔道西。每一家Soho House會所都像一幅精心設計的畫作,融合當地文化與現代奢華。譬如,倫敦的Shoreditch House由設計大師Tom Dixon操刀,充滿工業風;邁阿密的Pool House則是陽光沙灘的延伸,讓會員在泳池邊洽談生意或暢飲雞尾酒。這些空間不只提供餐廳、水療、健身中心、電影院和工作空間,還經常舉辦獨家活動,如藝術展、私人音樂會或名人對談,讓會員感覺自己是個「內行人」。

特別一提的是香港Soho House,這是亞洲第二家(繼孟買後)會所並於2019年9月開業,佔據上環一棟28層高大樓,可俯瞰維多利亞港的日夜美景,設計靈感來自香港本土文化,尤其是王家衛導演的經典電影,如《墮落天使》或《重慶森林》,室內採用寶石色調的裝潢,布料、圖案和傢俬都受本地元素影響,窗外城市的繽紛色彩與室內相呼應。會所亦是迷你藝術之都,展出超過100件香港藝術家作品,從博物館級大師如李傑、曾健華,到年輕新星如黎清妍、何兆南,甚至包括香港藝術先驅如何藩、邱良、王禾璧的作品。健身中心橫跨三層,還有私人宴會廳和放映室,讓會員在忙碌的香港生活中找到喘息空間。

吃喝玩樂方面,香港Soho House也絕不輸人。菜單融合港式地道美食,如燒味、點心,同時引入全球招牌菜,如Dirty Burger漢堡包。頂層28樓的Club Cecconi’s意大利餐廳,更是全球連鎖,主打手工意粉、薄餅和經典意菜,讓會員在維港夜景下享用米芝蓮級饗宴。這裡不只是吃飯的地方,更是文化創意界的「交匯點」,致力將香港的藝術家、設計師、電影人聚集一堂,激發更多本土創意火花。

但Soho House的吸引力不止於硬件,更在於它的「獨一無二」。想加入?不是有錢就行!申請者必須從事創意產業,並需兩名現任會員推薦。會費看似親民:香港每月會費最低1667港元,27歲以下更享半價,但實際的入會門檻高到讓人咋舌。全球等候名單超過9.8萬人,有些人等上數年也未必成功。據報道,連超級名媛金·卡戴珊也多次被拒入會,有傳是因為她雖有名氣及有錢,但不符「創意優先」的標準。Soho House創辦人Nick Jones曾說:「我們要的是有天賦、合適的明星,而不是那些會讓俱樂部上小報頭條的人。」這讓會籍成為身分象徵:如果你進去了,就意味著你不只是有錢,而是「有名、有氣質」。

有錢人爭相加入的原因也許很簡單,因這裡是荷里活「權貴網絡」的樞紐。會員名單星光熠熠,包括里安納度・狄卡比奧、凱特・摩絲(Kate Moss)、泰勒絲、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艾瑪・華森(Emma Watson)、茱莉亞・福克斯(Julia Fox)等。更不得不提哈里王子和太太梅根(Meghan Markle)的第一次約會,就在倫敦的Dean Street House進行。這些名人不是來炫富,而是來「充電」。在這裡,他們能避開狗仔隊,與同行交流靈感,或洽談跨界合作。對商界精英來說,這是擴大人脈的絕佳平台;對創意人來說,這是靈感泉源。

然而,Soho House會所「供不應求」令它面臨挑戰。部分會所如倫敦,甚至從2023年底起已盛傳不再招收新會員。創辦人Nick Jones在給會員的電郵中曾解釋,這是為了「改善服務,避免空間過度擁擠」。事實上,倫敦、紐約和洛杉磯的會所已暫停新申請至少至2024年底,因為會員數暴增至逾21萬,導致一些老會員抱怨「不再感覺特別」。例如等位時間長、服務跟不上。這種「凍結」反而讓會籍更顯矜貴,全球等候名單創下歷史新高。

儘管Soho House厲害,它近年卻陷曾陷入虧蝕,導致股價不振,最終選擇私有化。背後原因多重:首先,快速全球擴張帶來高額資本支出,每開一家新會所需巨額投資裝修和營運,但回收期長,導致連續四年營運開支高於收入。 其次,會員增長雖快(2023年增21%),但過度擁擠損害品牌獨特性,引發會員不滿,甚至被比作WeWork的崩潰前兆。 第三,經濟環境挑戰,包括通脹、餐飲業低迷,以及COVID遺留的債務壓力,讓公司累計虧損達7.39億美元,從未實現年度盈利。上市後,每季報告的壓力更放大這些問題,股價從14美元腰斬。這些原因疑令Soho House決定退市,專注長期發展。

私有化亦帶來新希望。著名荷里活影星兼傳奇科技投資者艾斯頓・古查(艾希頓・庫徹,Ashton Kutcher)將在交易完成後加入Soho House董事會。Kutcher不僅是《70年代秀》(That '70s Show)的明星,更是投資天才,早年投Uber、Airbnb等,將3000萬美元轉化為2.5億美元資產,傳身家已超過20億港元。他獨具慧眼,常點石成金,外界期待他能注入科技思維,提升Soho House的數位化服務、會員體驗,甚至開拓新收入來源,如虛擬社交或NFT藝術收藏。

艾斯頓・古查已出道20年,擁有許多電影代表作,其中包括《枕邊冇情人》(No Strings Attached)及Steve Jobs傳記電影《喬布斯》(Jobs)。除了是一名演員外,他還曾經是Skype的投資者,在2013年正式加入聯想公司(Lenovo)出任產品工程師,身家預計逾1億美元。近幾年雖然鮮少有新作品推出,但他卻持續投身公益活動中,幫助弱勢族群,拯救了將近7千名孩童。

2009年他與前妻Demi Moore創辦「荊棘:兒童數位守護者(Thorn: Digital Defenders of Children)」非牟利組織,目標是借助科技力量,終結兒童性奴買賣,以及聯合其他組織,打擊全球販運人口,讓世界上更多孩子能平安成長。他甚至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遠赴印度、俄羅斯、墨西哥等地,突襲兒童性奴交易,串聯Google、Facebook、微軟等高科技公司,透過社交網路追蹤涉嫌兒童性侵犯罪的嫌疑犯。美國政府藉著組織的協助,至今已將6600多名嫌犯繩之以法。

故此,Soho House的私有化不是結束,而是新篇章。它從一個倫敦小會所,蛻變為全球創意帝國,儘管面臨挑戰,但其核心吸引力:那種讓名人趨之若鶩的歸屬感,依然無可取代。加上隨著「有投資眼光、有社會名望、有娛樂圈人脈」的傳奇投資者Ashton Kutcher加入董事會,這家頂尖私人會所的發展與收入,或許將更上一層樓,讓更多「創意靈魂」在這裡碰撞火花。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