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T-5可模仿作家及名醫 競爭激烈 OpenAI豪擲15億美元挽留人才
OpenAI推出新一代AI模型GPT-5,它的博士級能力令它可模仿大作家、醫生及程式設計大師。但當全球科技愛好者為新AI誕生而喝采之際,一則有關OpenAI為抵抗挖角潮,擬向員工獲發巨額獎金的消息引發熱議。AI雲服務公司Hyperbolic聯合創辦人Yuchen Jin在社交媒體發帖,聲稱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打算向重要員工每人豪派約千萬港元的獎金。不過最新消息指該帖文誇大了現實,該筆獎金並非全員享有,僅約三分一的OpenAI員工(約1000名技術研究及工程團隊成員)受惠,金額由每人數十萬至數百萬美元不等。
GPT-5向全民開放
OpenAI於近日正式發布新一代旗艦模型GPT-5,並向所有用戶(包括免費用戶)開放。Altman宣稱,GPT-5的誕生是朝向通用人工智能(AGI)邁出「重要一步」,不過他也坦言,要建立一個能從事人類工作的系統,還缺少「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持續學習」的能力。他表示,GPT-5就像「放在口袋隨手可得的博士級專家」。他形容上一代ChatGPT(4.0)是大學生,再前一代則只是高中生。
技術上,GPT-5的推理能力被形容為「博士級」,可以模仿外國及中國大作家、大詩人的風格去寫文章,甚至有能力充當醫生去協助「斷症」;並能自動將複雜問題拆解為多步邏輯,精準度遠超前代。最關鍵的「幻覺」(Hallucination)問題得到大幅改善,官方數據稱事實錯誤率比GPT-4o降低了 45%,顯著提升了AI回覆的可信度。此外,GPT-5 首次原生支援文字、語音、圖片、影片等多模態內容的理解與生成,互動體驗全面升級。針對開發者,OpenAI推出了reasoning_effort(推理深度)等全新 API 參數,給予了客製化 AI 思維資源的彈性。
在定價策略方面,今次OpenAI亦有所調整,將AI 的普及化推向新高峰。API 提供三個版本——GPT-5、GPT-5-mini 及 GPT-5-nano,分別對應標準任務、中等成本及高速處理場景。以標準版為例,輸入每百萬 token 僅需約1.25 美元,輸出為10美元,而Mini及Nano版價格進一步下調,極適合初創企業或中小企。
AI人才爭奪戰
在GPT-5光環背後,OpenAI正面臨一場激烈的人才保衛戰。導火線是Meta執行長朱克伯格在Llama 4表現未達預期後,重組「超級智能」團隊並鎖定OpenAI挖角。多位參與GPT-4、o1等核心模型的華人研究員已轉投Meta,連去年成立的蘇黎世團隊多名成員也跳槽至Meta。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坦言,這如同「被人闖入家裡偷東西」。
為穩住軍心,OpenAI祭出金錢攻勢。雖「每人150萬美元獎金」的消息被證實非全員適用,但實際規模仍驚人——約1000名核心技術員工將獲特別獎金,總額逾15億美元,依績效與資歷分發數十萬至數百萬不等,分兩年發放。
這筆獎金是在原有高薪酬外追加。據H-1B簽證資料,其技術員工年薪最高達53萬美元,尚未計入可能翻倍股票期權與福利。據悉,OpenAI正在推動一項員工股票二級市場出售計劃,此舉可能使公司估值達到5,000億美元,遠超此前約3,000億美元估值。此舉旨在讓早期員工兌現股票收益。如果這項交易完成,部分早期持股者(如以30萬美元期權入手)在當前估值情形下,市值可能翻升數十倍。
OpenAI的雙線應對
面對內憂外患,OpenAI的應對策略分為兩條戰線:對外以GPT-5的技術突破和普及化策略擴大用戶基礎;對內則通過現金獎金與股權變現構築人才壁壘。這套「產品創新+人才鎖定」的組合拳,是其AI競賽中謀求長期發展的核心路徑。
GPT-5將模型能力推向新高度,迫使Google、Meta等競爭對手加速追趕。同時,OpenAI天價留人的舉動,將全球頂尖AI人才薪酬推至新高,加劇科技巨頭間的「軍備競賽」。對規模較小的AI公司或學術機構而言,留住頂尖人才的難度與成本急劇攀升。OpenAI的每一步,都在塑造未來十年AI領域的技術格局與人才生態。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