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關稅陰霾籠罩,泰國7億美元香米市場告急!農民飯碗岌岌可危?
泰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提出的36%關稅威脅重創泰國對美出口,特別是高價值的茉莉香米市場。與此同時,印度恢復出口導致全球米價暴跌,泰國農民的生計岌岌可危。從農田到談判桌,泰國如何應對這場貿易風暴?
出口市場受擠壓:美國市場份額恐被削弱
泰國稻米出口正面臨嚴峻考驗,美國作為其第三大市場(按出口量計)卻是利潤最高的市場,2024年泰國對美出口849,000公噸大米,價值7.35億美元(約57.02億港元),主要為高價茉莉香米。特朗普政府擬對泰國商品徵收36%關稅,若談判未果,這將顯著推高泰國大米在美國的價格。
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名譽會長Chookiat Ophaswongse警告,關稅將使茉莉香米失去競爭力,越南等價格較低的競爭對手可能趁機搶佔市場份額。此外,美國市場需求的潛在萎縮可能迫使泰國轉向其他市場,但新市場開拓需時間,短期內難以彌補損失。泰國稻米出口協會預計2025年出口量將降至750萬噸,較2024年的994萬噸大幅下滑。
農民生計受威脅:成本高企與收益下降
泰國農民正承受雙重打擊。70歲的農民Daeng Donsingha在佛統府的稻田中掙扎,她表示,隨著印度恢復出口,去年泰國米價暴跌,農民收益已大幅縮水。同時,肥料、農藥和土地租金等生產成本卻持續攀升。她說:「稻米價格低到幾乎無法維持生計,現在還要擔心美國的關稅。」
泰國稻米產業僱傭數百萬農民,特別是在中部和東北部地區,這些農民大多依賴出口收入。若美國市場需求因關稅下降,農民將面臨更嚴重的經濟壓力。去年泰國大米出口總值達6.69億美元(約為51.90億港元),但若關稅生效,今年出口收入可能銳減,進一步威脅農村經濟的穩定。
政府應對策略:談判與關稅調整並行
泰國政府積極應對美國關稅威脅。今年4月,泰國總理帕東丹·西那瓦表示,與美國的談判因美方要求泰國解決貿易「問題」而推遲,但泰國各部會已準備好重新安排談判。泰國提出增加進口美國玉米、大豆和天然氣,以換取關稅減免。
泰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泰國對美貿易順差為354億美元,美國可能以此為籌碼要求泰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同時,泰國尋求多元化出口市場,與中東和非洲國家洽談新貿易協定。隨著美國宣布對泰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泰國央行和財政部長指出,這些關稅可能會對泰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並將今年的GDP增長預測下調至2.5%以下,凸顯政府平衡談判與經濟穩定的壓力。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為泰國稻米產業敲響警鐘,但也可能成為轉型的契機。短期內,農民和出口商需承受價格下跌和市場萎縮的陣痛;長期來看,泰國可透過多元化市場、提升稻米附加值和加強區域合作來緩解壓力。政府與美國的談判結果將至關重要,不僅影響稻米出口,也將決定數百萬農民的未來。泰國能否在這場貿易風暴中找到出路,值得持續關注。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