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C成現代視力殺手 2050年全球半數人患近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眼科研究機構的數據預測,全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視力危機。到2050年,預計超過全球一半的人口將成為近視患者,其中青少年的狀況尤其嚴重,受影響人數將超過7.4億。研究指出,導致近視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並非遺傳,而是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所造成的視覺環境劇變,直接影響人類的視力健康。
一份綜合了全球45項研究的分析顯示,每日增加一小時螢幕使用時間,近視風險將提高21%。這是因為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使用距離較傳統閱讀活動更短,加劇了眼睛負擔。此外,COVID-19疫情期間,各國封鎖措施使戶外活動明顯減少,進一步延長人們的螢幕使用時間,導致疫情過後全球的近視率顯著攀升。
全球各地的近視盛行率存在明顯差異,其中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最為嚴重,部分地區年輕成人的近視率高達80%至90%。特別是日本和韓國,青少年的近視問題尤為嚴重。研究指出,這與東亞地區特有的早期且密集的教育體系密切相關,長時間的近距離學習和文化上對學業成績的高度重視,加速了當地兒童和青少年近視的發展。
大量使用螢幕進行近距離工作,已被證實會引起視疲勞、眼乾症狀、眼睛發炎及視力模糊等問題。研究顯示,人們在專注於螢幕時的眨眼頻率會減少一半以上,導致淚膜蒸發速度加快,眼睛潤滑不足,進而產生眼睛乾澀、紅腫等症狀,並可能進一步導致視力惡化。
雖然智慧型裝置發出的藍光經常被視為近視與眼睛永久性損傷的主因,但目前的醫學證據指出,藍光並非直接導致近視的罪魁禍首。然而,藍光卻能引起數位視覺疲勞和睡眠障礙問題,夜間的藍光暴露尤其容易干擾人體的生理時鐘。儘管美國眼科學會表示使用藍光阻擋鏡片並非預防眼睛損傷的必要手段,但適當控制夜間藍光暴露仍能有效改善視覺舒適度和睡眠品質。
眼科專家與公共衛生學者一致推薦,每天花費1-2小時於戶外自然光下活動,能有效地預防與延緩近視的發展。研究表明,自然光線能夠降低眼軸過度延長的機率,這正是引起近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鼓勵兒童及青少年多參與戶外活動,成為全球各國防範近視的重要公共衛生政策。
為了減輕長期使用螢幕造成的眼睛疲勞和近視風險,專家建議遵守20-20-20法則,即每20分鐘觀看螢幕後,將視線轉移到20英尺遠的物體上,至少持續20秒。美國兒科學會亦建議依據兒童的年齡,適當限制每日螢幕使用時間,進一步降低視力受損的可能性。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