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白名單」推出3000項目上榜 好消息帶動內房上揚 桂碧園升近一成

內房「白名單」推出3000項目上榜 好消息帶動內房上揚 桂碧園升近一成

Business News
By Brian Wu on 06 Feb 2024
Digital Editor
熱愛新聞工作、理財生活,興趣廣泛,對AI及Bitcoin等新科技尤其熱衷,經常在百忙之中,抽空做運動及享受人生。

內地推出一系列措施利好樓市,繼收購機構投資者限制禁止沽空後,為內房度身訂造的「白名單」項目亦已推出,首批名單有各省市的3000個內房項目上榜,容許房企憑白名單內的地產項目向銀行貸款。內媒指,內地各銀行已向83個「白名單」項目,批出178.6億人幣貸款。在好消息帶動,恒指內房板塊造好,碧桂園(2007)曾升7%,融創(1918)升8%,恒指萬六點樓上收市。

為了緩解內房資金壓力,防止恒大事件重演,早前推出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由地方政府列出融資白名單,容許房企憑白名單內的地產項目向銀行貸款,融資所得可用作償還公司債務。過去一個月,包括碧桂園(2007)、融創(1918)、奧園(3883)等多家內房商陸續披露,旗下項目獲列入地方政府的「白名單」,可獲得項目貸款支持。

受好消息帶動,內房板塊今日(6日)全面造好,碧桂園(2007)收報0.67元,升8%;融創(1918)收報1.2,升10%,恒指收報16136點,升4%。

銀行已向83個項目發放178.6億元人幣

據內媒統計,至今年1月底,26個省份、170個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提出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予商業銀行,共涉及房地產項目3218個。據悉,商業銀行接到名單後,按規程審查項目,已向27個城市、83個項目發放貸款共178.6億元人民幣。

由此計算,獲得商業銀行資金支持的白名單項目接近3%,放貸金額僅相當於碧桂園境外債務總體金額110億美元(約782億人民幣)的23%。

有內媒引述銀行界人士稱,金融機構對貸款審批發放實行終身追責制,出於審慎考慮,銀行負責人通常難以將企業主體的風險和項目風險完全切分,所以銀行不敢貿然對出險房企發放貸款。

事實上,在住建部及金監總局聯合發布的通知中,提到在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同時,亦要保障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從而達致實現社會穩定的政策初衷。

「白名單」只為救項目而非企業

內媒近期接連引述官方消息稱,「白名單」只是救項目而非救企業,並且只屬於融資協調機制,銀行對項目放貸有個別風險評估及最終決定權,意味企業入選白名單亦不一定能成功取得融資。分析認為,在新政策下內房是否可以回暖,仍要看樓宇的銷售成績。

值得留意的是,是次白名單關注的只是專案端,即不管企業的主體狀況如何,只要專案滿足條件就有可能進入白名單,即這些上榜的項目不代表獲得銀行放貸,尤其是部份風險較高的中小型企業,銀行在審批貸款時仍然有一定顧慮,並要慎重考慮自身利益。

分析:風險難以大幅調低 內房回暖仍看銷售

然而,多間證券行分析認為,「白名單」等政策影響有限。據第三方諮詢機構克而瑞公布統計數據顯示,內地1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2350.6億元人民幣,按年下跌34.2%,按月則下跌47.9%,單月銷售規模創近年新低。

華創證券分析指,金融機構風險偏好難以大幅降低,對抵押資產要求仍高,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郊區或三、四線城市的項目面臨較難去化、資產折價的問題,除非樓市銷售好轉,否則項目即使進入白名單也比較困難獲得銀行融資。

滙豐研究亦指,「白名單」等政策影響有限,若政府推出大規模購房券以補償,將極大幫助一線城市去庫存,提振市場情緒。大摩早前發表報告稱,雖然廣州、上海和蘇州近日放寬限購令,但在疲弱的宏觀環境下,基本面影響仍然有限,預計未來幾個月房地產銷售將繼續低迷,按年跌幅或更加嚴重。該行表示,透過完成停滯的項目、防止大型發展商進一步違約,仍是重振一手樓銷售的關鍵。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

Business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