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阻礙春耕 糧食危機殺到 烏俄戰的真正黑天鵝
上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金融和大宗貨物市場震動。如今,莫斯科閃擊推翻烏克蘭政府的計劃已基本破滅,西方制裁似乎也沒有引發想像中的引發俄羅斯經濟奔潰,政治動亂。至於戰場上,烏俄雙方轉入戰略相持狀態,戰線3星期以來沒有明顯變化,反倒是關於談判與和平協議的消息不斷傳出,似乎戰事已利空出盡。但這樣的判斷部分偏離了實際情況,也低估了一個核武大國參與大規模戰爭的影響。
首先是戰爭局面並非穩定,而是悄然向對烏克蘭有利的一方改變。原本俄軍十拿九穩的東南部馬里烏波爾包圍圈,烏克蘭軍隊已頑強抵抗10餘天;而在首都基輔西北側,俄軍8個營級戰鬥群,合共近萬人的精銳部隊,卻反被烏克蘭截斷後路包圍。在現代戰爭中,一支軍隊如果戰損超過25%,戰鬥力便會斷崖式下降,甚至出現士氣崩潰。而根據英美官方和民間智庫的判斷,俄軍前線目前已有約1萬餘人陣亡,接近3至4萬人退出戰爭,接近俄軍兵力的20%,離紅線頗為接近。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這些對俄羅斯悲觀的判斷不僅來自西方,也來自俄羅斯自家。東烏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前防長斯特列爾科夫,便多番指出:俄羅斯戰前儲備已久的職業軍人,已在長期相持戰爭中被消磨殆盡,新加入戰場的大多是民兵和訓練極為有限的義務役軍人。相比之下,烏克蘭方面則獲得西方持續不斷的軍事援助,幾乎每個基層士兵都配發了反坦克或防空武器。除此之外,美國也已對波蘭、丹麥等東歐國家派兵進入烏克蘭「維和」開綠燈,僵持戰局隨時有可能倒向俄軍全面潰敗。
外界對這種情況發生時,俄羅斯可能的應對策略擬出多套劇本:從危害最小的「俄羅斯發動內部政變驅逐普京政權」,到危害最大的「普京為逆轉戰局擴大戰爭規模,使用生化武器或核武器」。如果情勢朝後者發展,區域戰爭將不可避免升級為全面戰爭,現有的歲月靜好也必然被打破。
另一方面,戰爭對國際能源和糧食安全的影響才剛剛浮現。戰爭開始時,市場普遍擔心俄羅斯作為大能源出口國捲入戰爭,勢必威脅能源供應:因此無論是石油或天然氣價格都出現明顯上浮。但隨後市場逐步認識到,能源價格升極有限:一方面,OPEC成員國已逐步在增產問題上鬆口,加緊補齊俄羅斯10%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美國頁岩油雖然開採成本高昂,但當油價長期維持在百美元每桶以上時,仍是暴利行業,因此限制了油價無底線上揚。石油輸出國擔心頁岩油重新攪亂一池池春水,也不會容許油價過於高昂。相比能源,烏俄戰爭造成的糧食危機則嚴重得多。最近,印尼營多面因為烏克蘭停止向該國供應小麥,已出現缺貨危機,但這只是危機開始。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每年供應國際糧食市場1/3的小麥,其中以埃及、印尼等發展中國家為主要市場;根據歷史經驗,糧食供應量每下降10%,會引發價格60至120%不等的上浮,給發展中國家民眾帶來巨大負擔。而且糧食產量和耕作週期與土地掛鉤,不比工業產品或能源,可以根據需要在短時間內增產或減產。以烏克蘭為例,由於戰爭印象,東部大部分地方土地勢必錯過今年春耕,那麼秋季的小麥產量就會不可避免大幅降低,沒有任何補救措施。即使戰爭維持相持,也會給全球民眾帶來巨大的苦難。
卓憲文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