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打得下烏克蘭 但挺不過經濟制裁
當地時間2月24日,俄羅斯正式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從東部工業重鎮哈爾卡夫,到首都基輔,四處都可見到俄軍身影,而烏克蘭方面則未能形成有組織反抗。由於美國和北約一早已講明,不會派兵進入烏克蘭境內作戰,即使未來一段時間需要面對游擊隊或孤狼式反抗,但普京兼併烏克蘭俄語區、在當地建立傀儡政府的目標仍有望達成。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然而,當下的俄羅斯雖然在軍事實力上不弱於西方,但經濟上卻極為孱弱,注定要在西方新一輪制裁前付出沉重代價。根據拜登24日晚間記者會發言,及其他公開資料,西方國家的制裁主要包括兩方面:
1)切斷俄羅斯對外金融聯繫。具體包括凍結俄羅斯外貿銀行(VTB)及國營聯邦儲備銀行(Sberbank)在所有西方國家的資產。禁止美國和盟友公民,及同美國公民有業務往來的外國個人,和幾乎所有俄羅斯主要銀行接觸。由於這兩家銀行控制超過1.5萬億美元資產,而美國的「長臂管轄」又幾乎可涵蓋全球所有人,此舉基本讓大部分和俄羅斯有關的金融交易都淪為非法。而長年「維持中立」的瑞士,已宣布將參與該項制裁。
2)科技和貿易制裁。比照美國當下對伊朗、北韓,或華為等企業的禁運政策,禁止任何使用美國或盟友科技的產品輸往俄羅斯。由於全球主要半導體生產國韓國和台灣都已聲明將配合制裁,這也意味著未來不會有一片14納米以上晶片能流入俄羅斯,當地人再也無法購買到最新款電子產品。而在實施類似制裁的伊朗,航空公司由於制裁無法向波音和空中巴士公司購買零件,只能讓服役30多年的波音707等飛機繼續延役。至於俄羅斯原本從西方國家進口的工業設備,未來維修保養一律終止,自求多福。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目前看來,今次針對俄羅斯的兩項制裁,在嚴厲程度上,達到了前所未有規模。俄羅斯企業的海外市場、海外融資渠道幾乎一夕盡喪;未來也無法從中國以外的市場獲取任何資源。制裁更首次團結起美國幾乎所有盟友。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後,美國推出的制裁主要限於金融層面,包括澳洲、日本、南韓等亞洲盟友並未參與;而美國針對伊朗的長期制裁,不僅未獲歐盟支持,後者還開發起SPV結算系統協助本國企業和伊朗貿易。今次制裁卻24小時內「全員到齊」,顯見事前已做極充分協調。
這樣的制裁具體會帶來甚麼後果?以同為石油輸出國的伊朗為例,該國在2020年的經濟體量只有8年前的三分之一,衰退達67%之多。受疫情和制裁雙重影響,該國上年通脹率達50%,民眾薪資折算成購買力平價不及10年前的4成。從2019年開始,伊朗境內已爆發19場群體抗議活動,對當局的不滿升至史上高點。
而即使是2014年對俄羅斯看上去「不痛不癢」的制裁,也讓該國在次年就面對金融危機:俄國盧布和美金的兌換率從1:30跳崖至1:80。如今,俄國經濟體量只有2013年的64%,老年人口不斷攀升蠶食國家資源的同時,3年內有120萬年輕勞動力離開國家。即使不加以新的制裁,維持目前的經濟情勢,俄羅斯到2026年時,經濟總量都大概率低於只有自己五分之一人口的台灣。
俄羅斯坐擁廣大土地,如今又打下「世界糧倉」烏克蘭,即使自顧自內循環,都不至於爆發饑荒等人道主義危機。但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又養起一隻包括數千枚核武器的龐大軍事力量,俄羅斯孱弱的經濟基礎根本無法支撐起這樣的「大國規模」。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莫忘了,上世紀80年代蘇聯解體的一大原因,便是由於蘇聯在科技競爭中未能領先美國進入數字時代,從而在經濟上處於弱勢;加上當時蘇聯將大量資源投入「大砲」軍工,疏於改善民用經濟,最終造成全國物資短缺,民怨四起。而當時的美國則「趁你病,攞你命」,一方面和中東國家合作增產石油,降低油價,進一步陰乾蘇聯財政收入;另一手又推出所謂「星球大戰」的假藍圖,引誘蘇聯將大量資源繼續浪費在軍事領域。
誰敢說如今的烏克蘭,不是又一個「星球大戰」計劃呢?
卓憲文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