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趙立堅諷《疫情韌性排名》美國奪冠 但中國「回到疫前」卻更困難重重
昨天(7月13日)的中國外交部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對彭博最新一期《全球防疫韌性排名》(Covid Resilience Ranking)中,美國攀升至榜首不屑一顧。他表示「所謂的排名和民調結果,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也許今後還能把死的說成活的」;又諷刺說這樣的排名世界人民只會「呵呵」以對,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趙立堅此言一出,內地官媒和自媒體隨即跟進報道,將事件渲染為彭博出於政治理由「先射箭,再畫靶」,只為將美國拱上排名首位。更有甚者借題發揮,指控包括彭博在內「所謂專業的西方媒體都是製造假新聞的高手」,用粗言穢語辱罵設計排名的本港記者。但狂歡過後,少有媒體清楚解釋所謂「韌性排名」為何物。
Photo from 彭博相關榜單在素有「亞洲普利策獎」的「亞洲出版協會卓越新聞獎中」獲卓越新聞報導創新獎。
彭博排名不是各國抗疫成績表
彭博的《全球防疫韌性排名》自去年11月首次發表後按月更新,初期指標反應各國對抗疫情的能力,納入數據包括染疫和死亡人數,疫苗接種率等。但隨著全球疫苗逐漸普及,相關指標開始更側重反應各國「恢復疫情前生活的能力」,因而將航班相對疫情前比例、交通流量列為正面數據;而區域封鎖、封關等措施則列為負面因素,至於疫苗接種率則繼續作為主要正面指標納入其中。
《韌性排名》反應現狀而非往績。相比歐洲大陸、澳紐或東亞國家,英美在疫苗接種和解封進度上快了不少,民眾可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美國經濟更快速復甦,餐飲、娛樂等在疫情中深受打擊的行業甚至面臨「用工荒」,自然在「韌性排名」中靠前。事實上,位列名單第8的中國內地也在多項指標表現優異,但由於政府實行對疫情「零容忍」態度,一有零星疫情便嚴加圍堵,民眾無法自由出入境,生活狀態和疫情前有較大落差也是事實。
Photo from 台灣原本在榜單中名列前矛,但因疫苗普及率低以及本輪疫情下政府推出嚴苛「半封城」措施而排名急落。但不代表當地疫情比歐美國家嚴重。
內地政治論述常強調「國情」,強調各國應參照本國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套用到防疫問題上,歐美各國根本不可能「清0」,恢復正常生活自然是要務;中國地大物博,內循環起來也可維持大部分人正常生計,自然會傾向繼續嚴防死守;道路不同,無必要互相攻擊。
抗疫優等生終要直面「兩難」
澳洲、紐西蘭、香港、台灣、星加坡、中國內地都是新冠肺炎的「抗疫優等生」,但如今都要面對兩難。新冠肺炎已不可能像SARS一樣在全球徹底消失,在全民普遍注射疫苗後,到底該繼續「堅壁清野」,還是同病毒共存?
在大部分「優等生」國家,執政當局普遍將「抗疫成功」作為提升政府支持率或塑造執政合法性的法寶,政府宣傳更有意無意將「疫情數字」同「施政成功」綁定在一起。但疫苗並非100%有效,接種率也不可能接近完美,這些「優等生」選擇解除限制措施後,疫情數字一定會驟升,帶來政治危機。這是「優等生國家」面對的第一個難題。
Photo from 廣州計劃在市郊建立可入住5000人的「國際健康驛站」,集中入境檢疫人員。可見內地短時間內並無「開關」打算。
另一方面,越是疫情嚴重的國家,民眾對疫苗越有殷切期望;越是「無疫之地」,民眾對疫苗便越不感冒,這是人之常情。同樣是發達經濟體,香港、澳洲、紐西蘭疫苗接種率遠低於英美等國,因此必須維持較強的社交距離和邊境管控。原本有意注射的民眾發現打了疫苗並沒有什麼「好處」,也會卻步,造成惡性循環。這是「優等生國家」面對的第二個難題。
至於是中國一部分的香港,則要獨自面對「第三個難題」。同屬城市經濟體的新加坡,已宣布改變抗疫策略,不再堅持「清零目標」,轉而尋求開放國家保證經濟,這是一個外向經濟體幾乎必然的選擇。但由於香港和內地陸路接壤,一旦執行類似措施,必然會波及廣東抗疫大局,犯下「重大政治錯誤」,只能犧牲「小我」。
Photo from 英美最先恢復疫情前狀態,中國澳紐等國最大程度保證民眾健康,都在榜單中靠前。而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則因疫苗注射率低,且疫情嚴重不得不採取限制措施,排名墊底。
從英國的數據來看,即使過去一段時間英國全國每天新增病例高達25000以上,但死亡人數卻維持在20-30人左右,低於疫情前的流感、心腦血管疾病、肺炎等常見疾病,相關數字隨著疫苗進一步普及還會更低。當曾經的「後進生」紛紛有了恢復正常生活的時間表,一眾「優等生」們又該如何接招呢?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