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賣菜】 內地互聯網巨頭撒幣賣菜 趕絕小商戶 北京震怒打老虎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近期,中國互聯網市場再次興起「社區團購」熱潮,多家互聯網巨頭包括美團(3690)、拼多多(NASDAQ: PDD)、滴滴等都投入了巨額資本佈局社區團購的賣菜業務。但包括生鮮供貨商、傳統零售商等市場持份者均批評:這些互聯網平台以嚴重低價競爭市場,部分個別產品甚至遠低於批發價,擾亂正常市場秩序並對線下賣菜販的小本生意造成威脅。《人民日報》亦對此發表評論,指互聯網巨頭不該惦記於白菜和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社區團購」受惠肺炎禁足令
社區團購的運行是由互聯網平台招募社區內的住戶或社區附近的店舖店主為團長,通過微信群組,向居民組員發佈商品消息讓他們訂購。居民以團購的形式向團長下點後,平台就會在當天或隔天統一發貨。這種模式在中國並非新業態,其曾在2018年風行一時,而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改變消費者出門買菜的行為,很多人更願意選擇線上下單或訂購,因此催生了市場需求。
據《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疫情背景下,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速,預計可達到7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112%,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元級別至1020億元人民幣。而生鮮電商交易額也高達18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37.6%。
Photo from Licensing
巨頭入場 不賺錢只為搶市場
社區團購的巨大市場價值自然吸引到互聯網巨頭們關注,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平台相繼推出社區團購的程序。但是,這些互聯網巨頭願意砸重金投入社區團購,看重的當然不是簡單的生鮮生意,而是其背後帶來的大批流量。據前松鼠拼拼運營人員表示,生鮮生意是目前各大社區團購平台力爭的賽道,買菜雖不賺錢,但能夠「引流」。
對互聯網企業而言,流量即是最重要的資產,但隨著互聯網領域發展至今,流量基本已被現有的互聯網巨頭瓜分完畢,因此整個產業陷入新的流量焦慮。如今,因市場生態改變,生鮮成了很多公司發展社區團購的切入點。前期,公司可通過社區團購生鮮的方式為平台引進流量,後期則可推出利潤裡更高的產品和服務,如團購預訂酒店或團購門票等。通過補貼提供低廉的生鮮產品,可助平台迅速吸引用戶並增加用戶忠誠度。
撒幣削價競爭 趕絕小商戶
儘管互聯網選擇加入生鮮行列的初衷,可能不是想要威脅實體菜檔或商鋪,但白熱化的競爭卻殃及了無辜的小販。當下,幾乎每個社區同時會有5、6個團長在做社區團購。由於市場競爭過於激烈,互聯網平台開始使用與共享經濟一致的手法,通過燒錢補貼來迅速佔有市場份額。
平台上的巨額補貼、秒殺、限時搶購的價格戰令商品的團購價變得非常低廉。新用戶可享有1分錢4個雞蛋的特價,1.24元一斤的黃心土豆,價格遠遠低於線下商店的零售價,但這種現象打亂了行業的價格體系,外界開始質疑這些互聯網巨頭的作法將會危及線下小販的生意、破壞整個實體商業生態。
《南方都市報》引述零售商業專家表示,互聯網巨頭做社區團購是為了引流,但對小販而言這是主營業務,作為一個薄利行業,經不起低價傾銷式的競爭,一旦線下商業生態被破壞就難以恢復。同時,有農產品供應商指出,即使線下商店和互聯網平台合作也無法盈利,因為網上平台的銷售價太過於低。
Photo from IT閱讀
國家機器介入 批「不應惦記蘿蔔白菜」
針對目前市場的亂象,不少生鮮供應商開始作出對策。有網上圖片傳出,河北兩家生鮮供應合作社先後發出《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台供貨公司供貨》通知,指美團、多多買菜等社區團購平台出現嚴重低價現象,因此要求旗下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台作出「必須要有公司授權」、「價格不可低於公司制定的終端零售價」等規定。
團購熱潮也引發中央政府關注。12月10日,《人民日報》發文批評互聯網企業「別只惦記幾棵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文章指互聯網巨頭擁有雄厚財力、大量數據資源和領先的數字技術,應該「不僅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該承擔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從而讓「國家競爭力、科技自主性更強,人類知識邊界更廣」。問責推出也意味著北京對「團購模式」的否定,有意加強管制。
與此同時,中央政治局也在經濟工作會議上,定調「強化反壟斷」並「限制資本無序擴張」,成為限制螞蟻金服上市,北京「打土豪」的第二槍。中國互聯網企業或許也已明白:自己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