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中大商學院研究探討為何世界各國企業 將生產線撤出中國仍無助於紓緩供應鏈風險

中大商學院研究探討為何世界各國企業 將生產線撤出中國仍無助於紓緩供應鏈風險

Market Information Media OutReach
By Media OutReach on 29 Oct 2020
Media OutReach is the first full-service newswire company in Asia Pacific offering a totally integrated service of press release distribution and media monitoring with analysis service for the public relations and investors relations communities. Founded in 2009, the company is headquartered in Hong Kong with office in Singapore.

中國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0年10月29日 - 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而供應鏈成為了其中的焦點。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加劇,促使部分國家考慮將供應鏈撤出中國。然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與中國脫鉤或無助於企業紓緩風險。


中大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助理教授吳靖是這份新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表示:「中國一向被廣泛視為『世界工廠』,但世界各地都擔心全球供應鏈過分倚賴中國。」


據報道,日本、印度和澳洲在八月舉行「供應鏈彈性倡議」會談,商討建立更強大的供應鏈,並減少對中國的倚賴。今年較早時,日本政府撥款二十億美元以幫助當地企業將生產從中國回流本土。在太平洋彼岸,美國特朗普政府以及代表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拜登都表示在當選後將尋求結束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的倚賴


吳教授討論其最新研究《新冠疫情對供應鏈信貸風險的影響》時表示:「我們生活在日益緊密互聯的世界中,以至疫情侵襲中國時,擁有中國供應鏈的企業縱使與其他地區建立供應鏈關係,也難以減輕其日益增加的信貸風險。」


他說:「當疫情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區,但中國開始復蘇時,對擁有在華供應鏈的企業有利,因為世界各地正在經歷經濟停頓或放緩。」


這項研究由吳教授聯同喬治華盛頓大學Senay Agca教授、芝加哥大學John
Birge教授及中大商學院博士生王子昂攜手進行。他們探討供應鏈活動如何在新冠疫情的不同階段反映於信貸風險當中。

他們特別研究了信貸違約掉期(CDS)的利差,以及這種可以對沖信貸風險的金融工具與中美供應鏈連繫的關係。該研究主要探討新冠疫情兩個階段的CDS數據:第一階段是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二十九日,當時中國處於經濟停頓;第二階段是三月一日至四月六日,當時中國正重啟經濟。

吳教授表示:「通過探討疫情的兩個階段,我們發現供應鏈的中斷與恢復,對美國企業在疫情期間的信貸風險產生了重大影響。經濟停頓導致供應鏈中斷,因而令信貸風險增加;經濟重啟令供應鏈活動恢復,推動信貸風險降低。」 這種影響對經濟意義的幅度是顯著的,在經濟中斷期間令CDS利差上升6至7%;而經濟重啟令供應鏈活動恢復時,則令信貸風險改善16至29%。

研究結果還指出,中國供應鏈活動恢復對改善信貸風險的影響十分顯著,超過疫情在中國蔓延令供應鏈中斷時的負面影響。

家庭需求因素

吳教授及其研究論文合著者探討了多個特定行業,以找出哪些行業更容易受供應鏈中斷影響。他們發現,在中國疫情的第二階段中,即是供應鏈活動恢復時,與家庭需求密切相關的行業(例如電子產品和消費品)並未像其他行業般受惠。原因是美國家庭需求低迷,因此中國供應鏈活動恢復也未能降低這些行業的信貸風險。

根據研究結果,供應鏈活動的中斷和恢復直接影響到石油和天然氣以及製造業等行業。這些行業的CDS利差在供應鏈中斷期間增加,並隨著供應鏈恢復而回落。

然而,擁有中國客戶的美國企業卻另有一番景象。疫情第二階段時,中國經濟重新開放,中國家庭需求增加,對於服務中國客戶的美國企業來說,消費品行業CDS的利差大幅降低。

吳教授解釋:「由於這段是美國經濟停頓的時期,對擁有中國客戶的美國企業(特別是消費品行業)來說,進入中國市場實在是有利。」至於其他行業,當中國經濟重啟時,與中國客戶合作的油氣行業也降低了信貸風險。

 

企業及供應鏈的特性

就企業特性而言,研究人員發現,在疫情蔓延期間,坐擁更豐厚現金和更多增長機會的投資級企業受供應鏈中斷的影響較小。此外,高槓桿比率的企業則更易受到供應鏈中斷所影響,但活動恢復後,他們也受惠更多。

吳教授解釋:「投資級企業距離默認界限較遠,因此有較高能力來承受不利形勢。在這種情況下,擁有更多現金的企業也有更多緩衝。此外,生產或客戶需求因為疫情而變化時,似乎會促使企業轉移到其他行業尋求增長機會。」

在密集行業中,少數企業佔了產量的大部分,受供應商停頓的影響較大,但受到客戶停滯的影響較小,因為這些企業失去市場佔有率的風險較低。這與企業之間產品相似並且競爭激烈的行業截然不同。這些企業互相之間的替代性較強,較容易受到供應鏈情況的影響。擁有更多資本的企業,較容易適應供應鏈導致的變化,因此在供應鏈中斷期間受影響較小。

此外,供應鏈較長的企業面對更大的信貸風險,因為這些關係難以取代。上游行業受中國需求減少的影響較小,因為這些企業或較容易找到替代市場。根據這項研究,當供應鏈活動恢復時,這些公司也復元得更快。另一方面,處於供應鏈網絡樞紐位置的企業,其信貸風險受特定個別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則較小。

這項研究補充了目前有關新冠疫情令供應鏈中斷而影響企業信貸風險的討論,也是第一個在供應鏈背景下考慮家庭需求的供應鏈中斷研究。

「我們提供了實證,證明隨着經濟進入疫情不同階段,供應鏈中斷會如何影響企業。無論對其他形式的區域生產或消費中斷,以及全球供應鏈對傳播或減輕此類衝擊的影響來說,這次研究結果都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資料:

Agca, Senay and Birge,
John R. and Wang, Zi'ang and Wu, J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Supply Chain
Credit Risk (July 1, 2020).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639735

英文原文刊於中大商學院「中國經商智慧」網站:https://bit.ly/2IYgSr3


關於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由六個教學單位組成,包括會計學院、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金融學系、管理學系及市場學系。成立於1963年的中大商學院,是區內首家開辦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和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的商學院。現時中大商學院合共提供10個本科課程及18個研究院課程,包括工商管理碩士、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碩士、理學碩士、哲學碩士及博士課程。


中大商學院的MBA課程在2020年《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百強排行榜名列全球第50位,而EMBA課程亦在2020年排名全球第15位。中大的商界校友人數逾40,000人,為香港之冠,其中不少校友已躋身政府和商界的重要決策層。商學院現有逾4,800名本科和研究生,現任院長為周林教授。

詳情查詢,請瀏覽中大商學院網頁www.bschool.cuhk.edu.hk,或透過社交媒體追蹤我們的最新動向:

WeChat ID: CUHKBusinessSchool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