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德島丸」,年營收逾200億日圓,能救900萬購物難民?
一輛平凡的白色小貨車,滿載著生鮮蔬果與日常用品,穿梭在日本的鄉間與都市巷弄。它沒有響亮的廣告,卻創造了年流通總額超過200億日圓(約10.7億港元)的商業奇蹟。這就是「德島丸(とくし丸)」,一個以「移動超市」之名,實則扮演著社區守望者的社會創新典範。
百億營收背後:德島丸如何驅動一場溫柔的零售革命
在我們習慣於指尖下單、即時送達的年代,日本卻有近900萬人,因為年齡、健康或居住地點的限制,連「出門購物」這件最基本的日常都難以完成,他們被稱為「購物難民(買い物難民)」。這個過去被認為是偏鄉獨有的問題,如今正迅速蔓延至東京、大阪等都會區。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島丸」應運而生。它並非傳統的物流配送,而是一間「會移動的迷你超市」。每台經過精心改裝的輕型貨車,裝載著來自合作超市的約400種品項、超過1200件商品,從生魚片、蔬菜到衛生紙、熟食,一應俱全。每週兩次,它們會按照固定路線,在固定的時間,將商品直接送到顧客家門口。
2021年4月,德島丸的全國車隊規模為763輛;僅僅一年後,2022年5月,便正式突破1,000輛大關。截至2024年底,車隊規模已擴大至約1,200輛,服務網絡覆蓋全日本47個都道府縣,觸及超過18萬名顧客。
車輛數的增長,直接轉化為可觀的商業價值。其年度流通總額(相當於總營業額)在2021年便已高達212億日圓。
解構德島丸:不只是賣東西,更是「人與人的連結」
若以為德島丸的成功僅僅是「送貨到府」,那就大大低估了其模式的精髓。它成功的核心,建立在三個獨特的支柱之上:
1.輕資產的夥伴關係:德島丸本身不持有庫存,而是與全國各地的在地超市合作。由超市提供商品、場地與品牌支持,德島丸則提供車輛、系統與營運模式。這種模式讓擴張變得輕盈而迅速。
2.充滿熱誠的「銷售夥伴」:德島丸的司機被稱為「銷售夥伴(販売パートナー)」,他們多數是自負盈虧的個人事業主。這種制度激發了他們極高的服務熱情與責任感。他們不僅是銷售員,更是顧客的鄰居與朋友。
3.「+10日圓」的價值核心:德島丸的商品定價非常透明,就是在合作超市的標價上,每件商品劃一增加10日圓。這個微小的費用,讓顧客清晰地認知到他們是在為「送貨到府」這項便利服務付費。而真正讓顧客離不開的,是這10日圓之外的無形價值——人的連結。
銷售夥伴每週兩次的探訪,帶來的不僅是商品,更是對獨居長者的問候與關懷。「田中婆婆,這週天氣變冷了,要多穿一點喔!」、「佐藤先生,您喜歡的鮪魚今天有貨!」這些簡單的對話,在許多長者的日常中,可能是他們一週內為數不多與外界的交流。銷售夥伴成為了社區的「守望者」,他們會留意長者的健康狀況,甚至在發現異常時(如連續幾次沒有應門),及時聯繫家屬或社區中心,構成了一張細密而溫暖的社會安全網。
中國香港的「隱形難民」:移動超市模式可行嗎?
將視角轉向中國香港,這個以高效便捷著稱的國際都會,是否存在「購物難民」?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他們以更隱蔽的形式存在。
香港的「難民」或許不住在偏鄉,而是住在沒有電梯的舊式唐樓高層、交通不便的偏遠村落,或是行動不便、難以獨自提著沉重購物袋走上斜坡的長者。儘管超市與街市林立,但「最後一百米」的距離,對他們而言卻如鴻溝般難以跨越。
那麼,德島丸模式能否在香港複製?直接照搬顯然困難重重。香港擁擠的交通、嚴格的泊車規定,都對貨車的流動性構成巨大挑戰。此外,HKTVmall、Pandamart等強大的電商平台已佔據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然而,德島丸的核心理念——結合商業銷售與人性化關懷——卻極具參考價值。香港的模式或許不需要大型貨車,而是更靈活的小型電動車,專注服務於特定大型屋苑或舊區。它可以與地區性的非營利組織(NGO)或社企合作,將服務與現有的長者關懷網絡結合。
關鍵在於,不能僅僅視之為一門「送貨生意」。若能像德島丸一樣,建立起銷售員與顧客之間穩定、信賴的關係,提供的不僅是商品,更是精神上的支持與陪伴,那麼即使面對電商巨頭的競爭,這種充滿「人情味」的服務,依然能在市場中找到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最成功的商業,往往源於對人類最根本需求的深刻洞察。在高齡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如何讓商業變得更有溫度,如何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修補社會的裂縫,是每一個城市都必須思考的課題。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