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微軟也被騙  人工智能全是「人工」Builder.ai破產啟示

微軟也被騙 人工智能全是「人工」Builder.ai破產啟示

Tech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27 May 2025

曾被視為AI領域明日之星的英國初創公司Builder.ai,在獲得微軟等巨頭數億美元投資後,如今卻面臨破產命運。這間號稱能「AI驅動模組化開發」的公司,其核心業務實質上由「人工」而非「智能」完成。

Builder.ai:從高估值到破產

Builder.ai於2016年成立,以其「AI驅動模組化開發」的口號吸引了全球目光,宣稱能讓非技術背景的客戶輕鬆建構應用程式。這項創新概念使其成功募資逾4.45億美元(約35億港元),高峰時期估值一度衝上13億美元(約102億港元),躋身獨角獸行列。其投資者陣容強大,包括微軟、卡塔爾投資局、Insight Partners和軟銀旗下的AI基金等。

《華爾街日報》早在2019年就曾揭露,Builder.ai的核心開發工作實質上由印度工程師手工完成,而非宣稱的高度依賴AI技術。內部文件也證實公司長期利用此策略吸引投資。

近日,Builder.ai證實即將聲請破產。執行長拉提亞(Manpreet Ratia)表示,主要債權人Viola Credit扣押了公司帳戶中的3700萬美元,導致公司只剩下500萬美元現金,大部分資金受印度當地法規限制難以轉出,無法支付員工薪資,公司已決定解僱大部分員工。

「工人智能」假冒「人工智能」

Builder.ai的案例再次突顯了「工人智能」偽裝成「人工智能」的市場亂象。其「AI驅動模組化開發」模式,實際上高度依賴成本較低的印度工程師進行「手工編碼」,而非其所標榜的尖端AI技術。這種手法利用市場對AI的熱切追捧和資訊不對稱,成功從頂級投資者手中募得了巨額資金。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微軟的投資。微軟於2023年作為戰略投資者和合作夥伴加入,這無疑為Builder.ai提供了巨大背書,並助推其估值飆升。這引發了外界質疑,即使是微軟這般擁有雄厚技術實力和嚴謹盡職調查流程的公司,是否也會在AI熱潮中,因害怕錯過機會而未能充分審查?

AI泡沫下的警訊:市場上的其他「AI騙局」案例

Builder.ai的破產並非單一事件,而是當前AI市場過度炒作現象的縮影。近年來,隨著AI概念的興起,類似的「騙局」或誇大宣傳屢見不鮮:

  • 美國初創Nate的「菲律賓工人智能」: 今年稍早,美國初創公司Nate被揭露,大量使用菲律賓工人處理電商訂單,而非其宣稱的AI技術,同樣是典型的「工人智能」假冒「人工智能」案例,意在欺騙投資。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打擊行動: 2024年3月,SEC對兩間投資顧問公司Delphia (USA) Inc.和Global Predictions Inc.提起訴訟並達成和解,指控它們在宣傳中對其人工智能的使用做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這些公司聲稱使用「預測演算法模型」和「機械學習」或「專家AI驅動的預測」,但這些說法都被證實為虛假。兩間公司最終被處以高額罰款。
  • Joonko Diversity Inc.的投資詐欺案: SEC還指控AI招聘初創公司Joonko Diversity, Inc.的創始人兼執行長Ilit Raz詐騙投資者。據稱,Raz將Joonko宣傳為一個利用AI將公司與多元化求職者匹配的技術平台,但實際上該平台並未按Raz聲稱的方式運作。

這些案例表明,在AI熱潮中,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需要更加警惕。對於初創公司而言,誠實披露其技術實力和產品功能至關重要;對於投資者而言,進行徹底的盡職調查,不僅要看公司講述的故事,更要深入了解其核心技術的真實性。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