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戰警報再響!歐盟備妥400+項美貨報復清單,25%重稅箭在弦上?
美國總統特朗普揮舞關稅大刀,對歐盟商品加徵20%關稅,引發歐盟強硬反制威脅:若談判破裂,逾400項美國產品將面臨25%報復性關稅。這不僅是外交層面的角力,更可能牽動全球供應鏈,最終影響你我的荷包。這場跨大西洋的貿易風暴,究竟會如何演變?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深層的政經風險?
歐盟與美國貿易衝突加劇
特朗普上任後,美國以「對等關稅」為名,對全球貿易夥伴發起新一輪關稅攻勢。對歐盟,美國宣布加徵20%關稅,理由是美國長期面臨貿易逆差,並指責歐盟的非關稅壁壘損害美國利益。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指出,歐盟對美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率高於美國對歐盟商品的關稅率,且技術性貿易障礙(如農產品檢疫標準)進一步限制美國出口。
歐盟迅速回應,稱美國關稅政策違反多邊貿易規則,並威脅對價值約21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徵25%報復性關稅,涵蓋衛生紙、眼部化妝品、大豆等400多項產品。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強調,報復清單針對支持特朗普的「紅州」出口產業,意在施加政治壓力。 雙方同意暫緩90天實施關稅,為談判留空間,但若談判失敗,貿易戰將全面升級。地緣政治緊張、美國國內保護主義抬頭,以及歐盟對自主供應鏈的追求,均為衝突火上澆油。
全球供應鏈影響及消費者價格波動
美歐貿易衝突對全球供應鏈構成顯著威脅。歐盟是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2024年美國與歐盟的貨物貿易總額為 9,759 億美元 關稅戰將推高進口成本,擾亂汽車、電子產品和農產品等產業鏈。例如,美國對歐盟鋼鋁加徵關稅將抬升汽車製造成本,而歐盟對美國大豆的報復性關稅可能推高全球糧食價格。
消費者首當其衝。歐盟預估,關稅戰持續至2027年,全球貿易量將下降7.7%,美國消費者因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購買力可能減少3%。 從超市的衛生紙到化妝品,價格波動已開始顯現。供應鏈瓶頸還可能加劇通脹壓力,尤其在能源和半導體等關鍵領域,進一步拖累全球經濟復甦。
政治因素與貿易戰的長期風險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迎合美國國內保護主義情緒,有43%的民意支持率顯示選民對強硬貿易立場的認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計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去年的3.2%,溫和下降至今年的3.1%及明年的3%,主要受二十國集團(G20)經濟體的貿易壁壘會提高。OECD警告,特朗普加徵關稅將減慢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經濟增長,並推高通脹。該機構將美國2025年增長預測從2.4%下調至2.2%,2026年預測從2.1%下調至1.6%。
歐盟內部也面臨政治挑戰。成員國在對美報復力度上分歧明顯,德國等出口導向國家擔心貿易戰損害汽車產業,而法國等則主張強硬反制。 長期來看,貿易戰風險可能促使歐盟加速「去風險化」,尋求供應鏈多元化,但這需數年才能見效。美歐若無法達成妥協,全球貿易規則恐進一步碎片化,加劇經濟不確定性。
美歐貿易衝突如一場高風險博弈,關稅戰暫緩90天為談判提供喘息空間,但全球供應鏈與消費者已感受到震盪。政治分歧與經濟代價交織,貿易戰的陰影籠罩全球。未來90天,談判能否打破僵局?我們能否避免全面貿易戰?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