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BF專欄】共用單車,一場黃粱夢

【BF專欄】共用單車,一場黃粱夢

Bloggers
By 艾瑪 沈 on 16 Apr 2018

43日,美團以35%的股權、65%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根據《第一財經》報導,此次作價37億美金,其中10億美金用來償還摩拜單車的供應商欠款和挪用的用戶押金。

1. 一場短暫的黃粱

共用單車真正進入公眾視線,也不過是這兩年的事兒。

2016年共用單車憑空出世,打著綠色出行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概念,吸引各路玩家不計成本攻城掠地。

2017年上半年,成為最大的風口,共有77家共用單車企業先後進入市場,累計投放單車2300萬輛,日最高使用量達到7000萬次,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

在此熱潮之下,各類產品以共用之名紛紛湧現,如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共用籃球、共用睡眠艙、共用租衣、共用紙巾,甚至有人提出共用伴侶的概念,不斷突破公眾的想像力,一時淪為時髦的笑談。

2017年下半年,情況卻急轉直下。共用單車二線品牌陸續出現資金緊張、押金難退的負面資訊,再到悟空單車僅運營了五個月就失敗退場,小鳴單車和酷奇單車陷入財務困境被告上法庭。除頭部企業以外,其他共用單車品牌幾乎全軍覆沒。


2017年主共用單車品牌。圖來自網

作為行業之首的摩拜,也在上周被巨頭收購後,暴露出了高達10億美金的債務。

儘管大家對共用單車燒錢模式帶來的虧損有所預料,但摩拜一直被認為是行業優勝者,竟然有如此巨額的虧損和負債。相信如果沒有美團及時接盤,倒閉也將在頃刻之間。

摩拜如此,與之伯仲之間的ofo相信也相差不遠。

真是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眼賓客,眼看它樓塌了。年輕人憑著眼力、勇氣和機遇,一夜暴富的美夢,似乎一下被搓破了。

2. 成也資本,敗也資

在背後推動這場鬧劇的,是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特別重要的,也是非常隱蔽而巨大的資本力量。這股神秘的力量,指哪打哪兒,捧誰紅誰。當他們拋棄誰的時候,也是萬分地無情與決絕。

共用單車,被資本推波助瀾,短時間內推至萬里高空。一旦發現無法如預期般快速盈利,便立刻被放棄,從高空自由落體,最後如泡沫一般爆破無蹤,只在歷史和人們的記憶中留下一道華麗的淺淺印記。

共用單車,針對的是短途出行市場,確實有一定的需求和痛點,符合一定人群在一段時期內的需求。

那些剛畢業工作沒幾年的職場新人,暫時還買不起車,地鐵站與公司或家又存在一段距離。能隨處獲取和停放的單車租賃服務,價格只要在一定範圍內,就能接受。儘管這批人等有錢了,買了車後,或許就不再需要,但一代新人換舊人,又有新的一批職場人能補上。

再加上一些偶爾打不到計程車,卻急著上路;或是臨時起意,興致上來想要體驗一下騎行樂趣的,也存在一定的需求量。市場原有的單車租賃服務局限在旅遊區、學校門口等固定的範圍,使用不太便利。

因此,共用單車本身的切入點不錯。從ofo起初在封閉校園內的成功盈利,可見一斑。

錯就錯在,資本過早地介入。新興企業逐漸成熟並盈利,需要一個過程。但資本等不及。

前幾家獲得資本的高額注資,如鯊魚聞到了血腥味,其他資本一擁而上。在資本的裹挾下,共用單車們開始了你追我趕的搶奪市場之戰,一場靠燒錢的惡性競爭。

只要投放的車輛越快越多,就能更快搶佔市場,就越容易贏得融資。誰在這個風口中成為資金投向最集中的前幾名,就將是最後跑贏賽事的前幾名。

因此,單車之戰,如美蘇軍備競賽,誰的資金多誰最後就贏得了勝利。他們不再關注需求,不再關注客戶。這就是這個行業真正的死因——嬰兒還為學會走路,就被怪獸家長們逼著跑步。

可謂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因惡性競爭帶來的巨大資源浪費。圖來自網

3. 關注用戶需求,才是商業最樸素的本

虧錢,在互聯網領域是常事兒。如Amazon,京東都曾經或正在經歷長期虧損。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清晰的盈利模式,能夠預期到將來他們能取得非常好的盈利。

可是,摩拜不行。早前的燒錢比賽,已經把投入成本扯到了天上,後加入的股東都在估值高位加入戰局,他們期望有更高的回報。

與此相反,現實的用戶需求並不如宣揚得那麼大。大家已被價格戰養得理所當然。一塊錢每月帶來的用戶量,在提回正常價格後,會大量失去。在大家對共用單車的新鮮度過去後,品質普通的單車很容易被其他出行方式所替代,市場將急速萎縮。

想要靠單車來找其他的價值點和贏利點,也不容易。騎單車時不能如在地鐵或公車上那樣同時看廣告,如果在取車或換車時播放幾秒鐘廣告,用戶體驗就更糟了。也難以靠這種普通的平價單車來積累社群,那些真正有購買力的騎行愛好者,早就自購了上萬元的高端單車了。

因此,成本如此之高,盈利能力卻很低的企業,為什麼美團還會花37億美金高價購買呢?

共用單車更在意的是公司的估值。誰在城市版圖中投放的單車量更大,誰的估值就更高,就越能獲得資本地青睞。至於能不能真正從用戶身上賺錢,沒有人真正在意,反正只要有投資人繼續接盤就行。

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買單說的就是這種怪現象。你賣的不再是產品或服務,而是產品或服務帶來的衍生價值,然後由投資人去畫餅,再由下一輪投資人用更貴的價格買單。

而美團就是用更貴價格買單的下一輪投資人。它買下摩拜的目的,自然是期望通過與自身資源整合後,用更高的價格賣出。

據很多消息報稱,美團正在尋求上市。但資本市場對團購項目興趣缺缺。Groupon這個團購鼻祖市值還不到25億美金。而出行領域的Uber和滴滴的估值都很高,這也是外界猜測美團踏足出行業務的原因。然而,美團在網約車上燒了一年錢,並沒有大的收穫。而摩拜也是出行領域,且率先在海外佈局,擁有較高國際知名度,預計可以大大提升美團的估值。

不過,在我看來,忽視消費者需求,一味追逐資本,只會創造一團又一團的泡沫。總有一天,消費者會離你而去,泡沫也終有爆破的一天。關注用戶需求,才是商業最樸素的本質。


在堆填區的各色共用單車。圖來自網

(本文經由博客艾瑪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艾瑪

🏆 立即報名「中小企卓越成就獎2024」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