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撤辣1年141宗短炒 佔整體買賣僅0.3% 97年炒家數量達1.7萬
本港樓市自撤辣後,炒家活動顯著增加。中原地產數據顯示,自去年全面撤辣至今近1年,市場錄得過百宗持貨不足1年的轉售個案,較撤辣前急升13倍,惟目前短炒只佔整體成交0.3%,遠低於1997年炒家比例達13%。
政府去年2月宣佈全面撤辣,包括取消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印花稅(NRSD),部份投資者重出江湖,刺激短炒成交顯著增加。據中原地產統計,在撤辣至今共錄得的41,007宗二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之中(以簽署正式買賣合約計),其中141宗屬持貨不足1年的轉售個案(當中或涉內部轉讓)。對比撤辣前的2023年,全年短炒個案僅10宗,可見於撤辣效應下,短炒個案大幅上升13倍。
獲利成交佔54%
上述141宗短炒個案,賺多個蝕,獲利成交佔76宗或54%,平均賺幅7.2%,持貨時間由7至314天不等,平均持貨則153天。其中31宗賺幅高於10%,當中馬鞍山富寶花園6座中層E室,實用面積431方呎,屬兩房間隔,去年撤辣後、4月獲買家「撈底」以305萬元連地價買入,8月再以380萬元轉手,短炒4個月,賬面獲利24.6%,成撤辣後賺幅最大的短炒個案。
居屋最重「鑊氣」
另一宗短炒賺錢個案,同樣是居屋。涉及單位為屯門兆山苑D座低層6室,實用面積546方呎,3房間隔,去年3月以298萬元售出,7月再以370萬元轉售,4個月搶貴72萬元或24.2%。
有投資者於去年6月斥6,650萬元購入何文田晟林一複式戶,12月以7,050萬元沽出,持貨半年賬面獲利400萬元,則是撤辣後短炒獲利金額最高個案。
不過,撤辣後有人歡喜有人愁,超過3成短炒屬蝕讓,有45宗,平均蝕幅近15%。個別蝕幅達3成;其中青衣明翹匯2座高層A室,實用面積808方呎,上月以1,050萬元轉售,呎價12,995元,原業主則於去年5月、撤辣後斥1,587.6萬元以公司名義一手購入,持貨約8個月,帳面貶值約537.6萬元或34%,成撤辣後短炒蝕讓金額最大成交。
陳永傑:樓價跌市場難炒賣
其實現時樓市炒風並不熾熱,即使已全面撤辣,短炒個案只佔整體成交0.3%,現時亦未見「摸貨」。過去樓市炒風熾熱,除了用家及投資者外,也吸引大量炒家入市。2010年是其中一個炒家活躍時期,全年錄逾12.2萬宗二手成交之中,短炒多達6,680宗,比例5.5%,相當於每月有557宗短炒。1997年更瘋狂,全年短炒逾1.7萬宗,是今日的120倍,短炒比例高達13%。由此可見,現時炒家數量比高峰期減少逾九成。事實上,撤辣後至今樓價跌逾5%,短期轉讓已較難有利可圖。
現時本港經濟結構出現史無前例改變,各行各業在過去數年受到不同程度衝擊,連上市公司亦陷入財政問題,樓市亦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