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內地應跟香港派錢救經濟 免陷入日本般的通縮循環

內地應跟香港派錢救經濟 免陷入日本般的通縮循環

Business Bloggers
By 卓憲文 on 04 Jul 2022
資深傳媒人

21世紀初,中國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契機,加入全球化進程。最初依靠低廉人力成本政策優勢,之後依靠龐大的產業集群和市場腹地,中國經濟在對外出口帶動下迅速騰飛,實現了20年內經濟總量成長10倍的奇蹟。

中國如何躲過兩次經濟危機

然而,一國經濟若依賴海外市場,在全球經濟下行時定難獨善其身,中國經濟曾兩度遭遇這樣的時刻。第一次是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增強內需抗衡海外市場收縮,推出「4萬億基建計畫」,金融體系打開印鈔機,地方政府瘋狂借貸投資,結果是內地在環球一片哀嚎時保持10%的經濟成長率,但也埋下如今房地產經濟和地方債務的大地雷。

第二次是2020年初,中國先於世界各國控制新冠疫情,當局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全球經濟危機,推出所謂「內循環為主體,外循環輔助」的經濟策略。但未曾想,海外市場非但沒有收縮,反而在西方國家大規模紓困派錢的背景下愈發蓬勃,讓維持正常生產的中國坐收漁利。反而是當局基於厚望的內循環市場,反倒在去年到今年,因為頻繁的疫情防控陷入谷底。對外出口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貢獻來到了空前高位。

反而是當局基於厚望的內循環市場,反倒在去年到今年,因為頻繁的疫情防控陷入谷底。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月進出口數據。今年5月,內地社會零售消費同比下跌6.7%,即使算上整個1-5月的數據依然衰退了1.5%,其中還未排除通脹引發的價格因素。在所有消費品類別中,增長的都是食品、飲料、醫藥等剛需,而反應市場旺盛程度的餐飲、汽車、服裝等類別均出現同比15-20%的跌幅。與之相對,5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了9.6%,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張。繁榮的外貿需求也拉動內地製造業增加值和投資額進一步成長,成為穩定經濟的重要力量。

當年的優勢今成地雷

但如今,全球經濟學家都有了共識:2020年因各國開閘放水而暫時躲過的經濟衰退,將難以避免地在2022年因為央行收水加息來臨。到那時,依靠外貿穩定經濟的中國該怎麼辦?是否還能像2008年時依靠政府催谷的內需市場實現軟著陸?

答案是「基本不可能」。2008年時救經濟的地方基建和房地產,如今成為了中國經濟最大的兩顆雷。今年1-5月,內地房地產銷售額同比下跌了31.5%,這還是在各地紛紛調降房貸基準利率,二線以下城市放棄幾乎全部限購措施後的成效;與之相對的是,除了恆大、佳兆業等公認「完蛋」的房企,碧桂園等民企債務評級也進入垃圾級列表。由於房企的買地是各地方政府主要收入來源,1-5月中國地方財政收入同比銳減27.6%,連公務員都要減薪,更不可能再製造需求。

2008年時救經濟的地方基建和房地產,如今成為了中國經濟最大的兩顆雷。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通脹總比通縮好

無法靠投資穩定經濟,終究還是要回到消費上來。但基層民眾因頻繁疫情防控收入銳減;中產階級和年輕人資本被套牢在不動產,可用於消費的資本寥寥無幾;加之對未來經濟的悲觀判斷,共同促成了內需低迷的共業。過去,當局為了中國製造的競爭力,長期默許企業壓低勞動力成本,投入社會福利的資源也寥寥無幾。但在外部需求萎縮且可能長期萎縮的當下,拉動內需只能用「直升機撒錢」,或學習香港般,大規模派發無條件消費券,這樣釜底抽薪的辦法。

由於中國人口總數已注定在今年進入長期負成長,在經濟較低速成長,且沒有移民引入的背景下,內需市場將會長期萎縮。類似的劇本在鄰國日本已經發生過一次:市場將陷入「需求萎靡-生產下降-通貨緊縮」的死亡循環,即使是政府長達20-30年的低利率和高債務刺激都無以為繼。儘管直升機撒錢等措施不可避免將推高中國通貨膨脹,但在目前中國通脹遠遠追不上企業生產成本增幅的情況下,適當提高物價水平也是權衡之下的無奈之舉。

卓憲文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 立即報名「中小企卓越成就獎2024」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