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BF專欄】我每天都在為生活疲於奔命,如何才能改變?

【BF專欄】我每天都在為生活疲於奔命,如何才能改變?

Bloggers
By 艾瑪 沈 on 14 Jul 2019

我坐在27樓視窗的沙發上碼字,窗外是香港維多利亞港繁華的街景,高樓鱗次櫛比,水面船隻往來穿梭,間或有一兩架直升機低空飛過。黑壓壓的雲層遮蔽了半片天空,預計著即將到來一場大雨。

我在等下午的分享會開場。習慣早到一兩個小時,測試設備,準備好分享的心境

這是我全職寫作的第二天。我正在摸索新的工作節奏

辭職之前,身兼三職:都市白領、寫作者、兩個孩子的媽媽。每天只覺得時間不夠用,根本不用想要做什麼。事情一個堆一個地迎面撲過來。每天只是本能地應付

如今,終於狠下心來,舍掉了全職的工作,開始新的生活,卻一時只覺時間太多,不知道要做什麼了

今天下午,邀請我來演講的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我將同時對兩岸三地進行線上線下直播分享。線下的是她們香港本地的員工,線上的是來自臺灣、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員工

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未來,我還會去面對更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製作音訊課;第一次為電視劇改編劇本;第一次拍宣傳視頻......

讀者群裡的邢鴿說:因為未來未知,人生才變得有意思。

就是這個理兒

如果一直待在舒適區,做重複的事情,不去嘗試新的可能,每天得過且過、貪圖安逸,那麼就如羅曼·羅蘭的那句名言很多人二三十歲就死了,到八十歲才埋一樣,咱們的身體雖沒有死,靈魂卻已不在

財務收益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帶來生活的多樣性和可能性,這才是人活一輩子的意義吧?

LicensingPhoto from Licensing

 

1. 香港人與東京人

剛剛那一頓午餐,我與這家公司的活動組織人一起。

她跟我講述了她與她先生繁忙的工作行程,從早忙到晚,回家後又忙孩子,疲憊地睡下,第二天早上被鬧鐘叫醒,匆匆趕往公司,進行又一日的忙碌。

有一次聊到移民的話題,她問先生:如果我們移民的話,做什麼好呢?

結果,他們發現: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原來自己什麼都不會幹。

除了是爸媽的兒女、孩子的父母、公司的員工以外,他們似乎找不到其他可以立足的角色。

他們平日也會想著繼續學習,但通常與工作有關,為了更好的薪水,不斷接受培訓和參加資格考試,從來沒想過,如果不工作了,能夠做一些什麼。

思及此,他們覺得特別惶恐。可是,每一日要應付這衣食住行,已無餘力。不知道,從哪裡去改變?

她的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十五年前在東京的經歷。

按照計畫,明天,我就要出發前往東京旅行了。上一次去東京,還是在我讀碩士的時候。這麼多年都沒有再去日本,源于我對東京的一種恐懼。

東京人跟香港人一樣住房面積狹窄,工作時間極長。路人步伐匆匆,比香港街頭更甚。

印象至深的那次,我泡完溫泉回酒店,已經接近深夜11點了。經過一家咖啡廳,見裡面還有五六個年輕人在溫書做功課。

第二天是工作日,那麼晚了,東京地鐵站卻依舊像是下班高峰期,人擠人,需要門口的人保持收腹姿勢,地鐵門才關得上。而在地鐵裡,還有一個成年男子,正舉著試卷在看。地鐵上的招貼很多也都是與考試補習相關的。

過馬路的時候,黑壓壓的人群當面走來,男士都是白襯衫西服、拎著黑色的公事包、神色嚴肅。街頭遇到的女性們,也都是差不多的發色,差不多的頭髮款式,差不多的服飾。

 

當時,我覺得這樣的日子太可怕了。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還要繼續工作。大家只能不斷更拼更努力。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和人變得越來越相似,不見了個性。這讓我聯想到一群螞蟻,密密麻麻,辛勤耕耘,努力不輟,卻讓人分不出來誰是誰的一群螞蟻。

我不熟悉日本文化,那次也是我第一次踏足日本。我所感受到的肯定只是東京的一個片面。但是,從此,我便有了對東京的刻板印象。

LicensingPhoto from Licensing

2. 如何掙破疲於奔命的困境?

東京和香港,很多地方非常相似:密密麻麻的人群,窄小的空間,普遍長於其他地區的工時,物資的極端豐富與多元,以及由此帶來的人們物質欲望的高漲和消費主義的盛行。人們只能為消費,繼續不停地長時間工作。為了獲得更高的薪水,不斷地考各種證書和執照。

富爸爸把沒有財務自由的人比作倉鼠。他們一直在籠子裡拼命地跑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陷入在工作、消費、再工作、再消費的惡性循環中,不得自由。

如何才能掙破疲於奔命的困境?

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我每天都在為生活疲於奔命,如何才能改變?

我想,要想破掉這個惡性循環,首先必須得重新認識自己的欲望。

這些年,日本開始流行斷舍離的文化。想來是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再被物質所驅使,從而成為金錢的奴隸。通過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和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讓自己從疲於奔命中掙脫出來。

其次,設定正確的方向。明白在賺取工資收入這種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主動收入同時,必須搭建被動收入體系,讓自己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能夠跳出老鼠圈,能夠為自己爭取到選擇權和一定的自由。

最後,堅持向著目標去做,直到有一天,你掙脫了生存的束縛,便能為人生找到各種可能性了。

LicensingPhoto from Licensing

3. 欲望管理是改變的起點

很多瞭解一些理財知識的朋友,都知道要搭建被動收入體系。可是,好幾年下來,依舊沒有獲得太大的成效。投資管道欠缺,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做到第一步——重新認識自己的欲望。

這裡的欲望,不單單指物質的消費欲望,這只是欲望的一個表像。

另外一個特別迷惑人的現象是:想要在很多領域獲得成就的欲望。比如,想要工作出色、英文好、學理財、學商業管理、學經濟學、學時間管理、學手賬、學演講、學寫作、還要健身、畫畫、學一門新的語言......想要的太多太多。

表面上來看,是多麼積極向上啊。但是,時間和精力有限,欲望卻太多。

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領域重要領頭人塞德希爾·穆來納森和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合寫了一本書,書名為《稀缺》。他們發現,如果給自己安排太滿的任務,太忙的話,注意力會被過分佔據,會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工作效率反而會降低。就像在馬路上開車,如果路上堵滿了車,一定跑不快。相反,如果馬路上只有一半的車輛,車就能開得很快。

這麼長時間的工作,一天兩天還好,長久下來,身體就會疲憊不堪,人也會非常焦慮,效率就會下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為長遠目標而努力。

因為欲望在不斷膨脹,自己的收入、時間和精力中的絕大部分都去滿足這些欲望了。每天大多數時候,只是疲於奔命,很少有餘力為長遠的目標做積累。

東京人和香港人,就算那麼長時間工作,不斷地去考試和培訓,提升工資收入。可是,從人的一生這個長度來看,這樣做的效果卻並不太好。很多東京人和香港人,到白髮蒼蒼,依舊要出來工作為生,並沒有為退休做好足夠的財務準備。

李笑來曾說:時間管理是偽命題,注意力管理才是本質。而我認為,比這本質更本質的,是對欲望的管理。

要想做得好,一定要先把自己從疲於奔命中掙脫開來。掙脫的方法就是斷舍離欲望——不要總想著買更多更好的東西,不要總想著完成很多很多工。這是一切的起點。只有完成了這一項,之後的設定長遠目標堅持去做才有實現的可能。

很多書友反應,剛學理財的一段日子,還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走,可是,過不了多久,生活又會回到之前的老路。根源,也就在於此。他們沒有走好第一步——沒有降低對物質的需求,在本金積累上進展緩慢;沒有斷舍離想做的事情,就沒有太多投入學習理財和瞭解投資產品的時間。

我想,這就是我給這位活動組織者的答案——斷舍離欲望、搭建被動收入體系、堅持去做,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斷舍離欲望。

我合上電腦,再次看向窗外。

果然,外面下起傾盆大雨來。遠看似霧氣遮蔽了整個維多利亞港灣,水面白茫茫一片,視野不再清晰起來。

但是,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欲望,去掉了很多雜七雜八的工作任務,目標變得清晰明確。我想清楚了這一切,內心也變得更為堅定。

即便這當下的轉變,造成暫時的前路不明,依舊不會阻擋我找尋人生真正意義的步伐。

風雨過後,會有彩虹。我期待我未來更加多姿多彩的生活。 

(本文經由博客艾瑪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艾瑪

🏆 立即報名「中小企卓越成就獎2024」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